
亦作“璅尾”。1.《诗·邶风·旄丘》:“琐兮尾兮,流离之子。” 朱熹 集传:“琐,细;尾,末也。流离,漂散也……言 黎 之君臣,流离琐尾,若此其可怜也。”后以“琐尾”谓颠沛流离,处境艰难。 康有为 《复山东孔道会书》:“曾于戊戌进呈各书……不幸 尧 台幽囚, 秦 焚遂至。餘生琐尾,絶域流亡。”
(2).指颠沛困顿中的人。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射策》:“看琐尾啼饥众纷扰,惟改柱张絃,抡才访道。” 清 陈梦雷 《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可怜仳离琐尾,大都内地残黎。” 清 孙枝蔚 《忆十三弟穉发时方议诸商助饷闻已入城》诗:“无才安琐尾,有命等泥沙。”
(3).琐碎,零碎。 宋 洪迈 《容斋续笔·龙筋凤髓判》:“《僉载》纪事,皆琐尾擿裂,且多媟语。”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五:“《毛诗》‘琐尾’二字, 郑 笺:‘美好也。’今亦为琐碎之词。”
(4).犹猥琐。 明 唐顺之 《答江五坡提学》:“今学官璅尾自卑,嗜利无比,人人相师,靡然一风。”
“琐尾”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存在差异,需结合历史演变和具体用法理解:
颠沛流离,处境艰难
出自《诗经·邶风·旄丘》:“琐兮尾兮,流离之子。”朱熹注解“琐”为细小,“尾”为末端,形容黎国君臣流离失所的困顿状态。后引申为形容人漂泊困苦,如康有为《复山东孔道会书》中“余生琐尾,绝域流亡”即用此意。
指代困顿之人
明清文献中常以“琐尾”代指颠沛流离的百姓,如陈梦雷《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提到“可怜仳离琐尾,大都内地残黎”。
琐碎繁杂之事
现代用法中,“琐尾”可形容零碎、无意义的琐事,表达对繁杂细节的厌烦,如“生活中琐尾不断,令人疲惫”。
猥琐或零碎
少数文献中,“琐尾”也指言行猥琐(如《容斋续笔》),或描述事物零碎(如洪迈评《僉载》内容“琐尾擿裂”)。
“琐尾”本义侧重困顿漂泊,后衍生出琐碎、繁杂之意。使用时需结合语境,古典文献中多指艰难处境,现代口语可能偏向琐事。建议参考权威词典或具体上下文进一步辨析。
琐尾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零碎、繁琐、琐碎。表示事物杂乱无章,复杂而琐细。
《说文解字》中将琐尾的部首归为玉,共12个笔画。
琐尾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的使用可以追溯至《汉书·律历志》。在古代,在钱币的一头刻有图案,称为“头”,而刻有纹路的另一头被称为“尾”。后来,“尾”这个词被引申为指物事的零散、繁琐的部分,进而演变成今天的“琐尾”。
繁体字为縮尾。
在古代,琐尾的写法与现代写法略有不同,多使用繁体字形。具体写法为“璅尾”或“璅縮尾”。璅是古代一种玉制品。
1. 生活琐尾杂,抽出时间休闲放松是非常重要的。
2. 想要提高工作效率,必须疏理琐尾,专注于重要任务。
1. 琐尾纷杂
2. 琐尾缠身
3. 琐尾无休
繁杂、复杂、细致
简单、简约、明了
鞭茁婢妾鄙生惭仄朝槿超增补廪池綍宠媵春素赐恤飞謡風狸浮幻傅致干赏割包剪缕果蓏合不着喝令红颜白发候缺滑珠婚亲笳管积尘具言抗答龛座块茎掠削流传柳芳历流幸免官挐攫霓袖驽箭离弦女售货员破损格扑杀蔷薇青史留名汔再汔四囷窖十八子儿石层松黄酒俗务鶶鷵天地诛灭秃颅托怀忘命王卒问遣毋追收狭口袋先意承颜小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