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归宁。谓女子回娘家省亲。《左传·僖公十四年》:“ 鄫季姬 来寧,公怒,止之,以 鄫子 之不朝也。” 唐 韩愈 《卢府君夫人苗氏墓志铭》:“岁时之嘉,嫁者来寧,累累外孙,有携有婴。”
来宁是古汉语中的复合词,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分析,主要包含以下两种释义:
指已出嫁的女子返回父母家省亲。此义项源于“宁”的古义“探望父母”。
出处: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收录该义项,引《诗经·周南·葛覃》:“归宁父母”为典例。汉郑玄笺注:“宁,安也。父母在,则有时归宁尔。”
例句:
《左传·庄公二十七年》:“冬,杞伯姬来,归宁也。”杜预注:“宁,问父母安否。”
“来”通“徕”,意为招致;“宁”指安定。合指通过安抚使百姓或地域归顺安定。
出处:
《辞源》(商务印书馆)释义:“来”同“徕”,招来;“宁”为安定。如《尚书·多方》:“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刑殄有夏……以有九有之师,爰革夏正,诞告多方,来宁于王。”
古籍用例:
《后汉书·西羌传》:“宣王中兴,乃命方叔南伐蛮方,诗人所谓‘蛮荆来威’也,亦曰‘徐方既来’。”此处“来威”“既来”与“来宁”结构相类。
参考资料说明:
“来宁”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解释,需结合文献和用法区分:
1. 传统含义(女子归宁省亲) 源于古代文献,指女子回娘家探亲。《左传·僖公十四年》记载“鄫季姬来宁”,唐代韩愈在墓志铭中亦用此义描述女子归家场景。该用法属历史词义,现代较少使用。
2. 现代引申义(寻求安宁) 当代语境中,“来宁”可解为“来到宁静之地”,表达远离喧嚣、追求内心平静。例如:“看惯城市喧哗,来宁村庄方见淡雅之美”(例句)。此含义更贴近现代汉语的意象化表达。
补充说明
常涂茶毘池绋赤体上阵匆卒黛眉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大肆挥霍独甚黼翣根格共持观海闺声过访过名火井嘉话茧卜践统教诲金飙巾卷禁气酒藏积雪涓滴老勿大恡固柳星溜须六欲天理王眠睡苗细鲵鰌迁冗亲附青緑庆煖却死三段碑申谕麝香山石沟食鸡肋十年窗下无人问顺天游随风转舵摊番洮研挑凌腿絣脱去驝驼握铅抱椠吴绫纤埃乡望纤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