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斧绣的意思、斧绣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斧绣的解释

持斧衣绣衣。古执法使者的仪制。语本《汉书·武帝纪》:“遣直指使 暴胜之 等,衣绣衣,持斧,分部逐捕。” 元 范梈 《寄杜廉访使君》诗:“斧绣扬秋隼,泉阿达夜蛩。”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斧绣"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文化内涵的古代汉语词汇,主要出现在中国古代舆服制度中,指代古代高等级官员礼服(如衮服)上所绣的一种特殊纹饰——斧形图案。其详细释义如下:

一、 基本释义 "斧绣"指古代帝王或高级官员礼服上,用彩色丝线刺绣出的斧头形状的纹章。它是古代服饰等级制度中"十二章纹"(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之一,具体对应"十二章纹"中的"黼"(fǔ)纹。其核心含义是象征决断、权威与执法。

二、 形制与象征意义

三、 历史语境与应用 "斧绣"纹饰主要应用于:

  1. 帝王衮冕: 天子最高等级的礼服(衮服)上绣有完整的"十二章纹","斧绣"(黼)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彰显天子至高无上的裁决权。
  2. 高级官员礼服: 根据官职等级不同,官员礼服上可使用的章纹种类和数量有严格规定。公爵、诸侯等高阶官员的礼服上也可能被赐予使用"斧绣"纹,以示其被赋予的重大决策或执法权责。

四、 文化内涵 "斧绣"超越了简单的装饰功能,是中国古代礼乐制度级观念和权力象征体系的具象体现。它将抽象的统治权威(决断、刑罚)通过具体的斧形图案符号化,融入日常服饰,时刻提醒穿着者(统治者或重臣)所肩负的责任,也向臣民昭示着权力的来源与威严。

权威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斧绣”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fǔ xiù,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下有所差异,需结合权威来源综合解释:

一、主要含义(古代执法仪制)

  1. 基本解释
    指古代执法使者的仪制,即“持斧衣绣衣”。其中:

    • 斧:象征权力的斧钺,代表执法;
    • 绣:绣衣,指华美的官服,象征威严。
  2. 历史出处
    源自《汉书·武帝纪》记载的执法场景:“遣直指使暴胜之等,衣绣衣,持斧,分部逐捕。”。元代诗人范梈在《寄杜廉访使君》中也有“斧绣扬秋隼”的用法,进一步印证其与执法相关的含义。

二、其他可能的解释(成语含义)

部分词典(如)提到“斧绣”作为成语时,表示“粗劣与精美不相称”,形容事物或人表里不协调。但此用法在权威典籍中较少见,可能为现代引申义或误传。

三、使用场景

建议优先采用“古代执法仪制”这一核心含义,引用时注意区分语境。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书》原文或权威古籍注疏。

别人正在浏览...

蔼然可亲抱嫁滨塞滗析仓场称蕃城市贫民锉角媒人道式登临调一娥影愤疾副贡高壮功力供设官僚资本谷笔诡崛溷扰驾部讲款骄空佳色嗟悔无及寂寂无闻精禽静事进讨炯晃裾礁寥天理掾眉毛萌庶蒙瞍棉毯难以为情笯赤建国牵牛蹊樵拾气氛起售拳打区薮盛必虑衰石郎神刷亮鼠狗辈四角素馆塑像铜鱼使伪客畏詟倭傀误惑吴牛喘细木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