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朞功”。古代丧服的名称。期,服丧一年。功,按关系亲疏分大功和小功,大功服丧九月,小功服丧五月。亦用以指五服之内的宗亲。 晋 李密 《陈情事表》:“外无朞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煢煢独立,形影相弔。”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明律·释知称》:“每有凶故,秉戒节哀,唯行道加勤,以终朞功之制。” 明 李东阳 《刘益斋传》:“生弥月而孤,族无期功之亲。”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一:“按 边氏 聚族 河间 已数百载,阮宗南北,裴眷东西,其行辈几不可復辨。己卯同捷六君,亦不皆期功房从之亲。”
“期功”是古代丧服制度中的术语,具体含义如下:
“期”指服丧一年,“功”分为大功和小功:
如需进一步了解五服制度或具体亲属关系分类,可参考《仪礼·丧服》等典籍。
《期功》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期待或期望有所成就或功绩。
《期功》的部首为“心”(xīn)和“力”(lì),共由11个笔画组成。
《期功》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儒家经典《论语》中的一句话:“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意思是一个君子应该担忧自己是否做到了一切力所能及的事情,而不是担忧他人是否能够认知自己的努力。
《期功》的繁体字为「期功」。
在古代,汉字《期功》的写法与现代基本相同。
1. 他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期功于公开发表的研究论文。
2. 这位年轻画家怀揣着期功名,不断努力创作。
- 期待:期盼有所成就或结果。 - 功绩:取得的成就或功劳。 - 期望:对未来有所盼望。
希望、盼望、渴望
放弃、失望、绝望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