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期功的意思、期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期功的解释

亦作“朞功”。古代丧服的名称。期,服丧一年。功,按关系亲疏分大功和小功,大功服丧九月,小功服丧五月。亦用以指五服之内的宗亲。 晋 李密 《陈情事表》:“外无朞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煢煢独立,形影相弔。”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明律·释知称》:“每有凶故,秉戒节哀,唯行道加勤,以终朞功之制。” 明 李东阳 《刘益斋传》:“生弥月而孤,族无期功之亲。”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一:“按 边氏 聚族 河间 已数百载,阮宗南北,裴眷东西,其行辈几不可復辨。己卯同捷六君,亦不皆期功房从之亲。”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期功"是古代丧服制度中的专业术语,指两种不同等级的丧服类型,典出《仪礼·丧服》。该词由"期(jī)"和"功"组合而成,分别对应不同亲属关系的服丧期限与服饰规制。

一、基本释义 "期"指期服,即服丧一年的齐衰(zīcuī),适用于为祖父母、伯叔父母等近亲守丧。《礼记·丧服小记》载:"期者,谓周年之丧也"。功服则细分为大功(九个月)和小功(五个月),前者为堂兄弟、已嫁姊妹等服丧,后者适用于外祖父母、舅姨等较疏亲属。二者合称"期功",构成五服制度中仅次于斩衰、齐衰的重要丧仪等级。

二、历史渊源 该制度肇始于周代,经汉代经学家郑玄注疏完善,《通典·礼典》详细记载了不同功服对应的服饰差异:大功用粗熟麻布,小功则用稍细布料。唐代孔颖达在《五经正义》中强调:"功服之别,本乎亲疏",体现了古代宗法制度中"亲亲尊尊"的伦理观。

三、文化内涵 期功制度承载着三重文化维度:其一,通过服饰差异确立宗族等级,如《白虎通义·丧服》所述"衣裳异制,以章贵贱";其二,时间维度上构建了"周年为界"的哀悼周期;其三,成为文学创作的重要意象,李密《陈情表》"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即以此喻孤苦境遇,被收入《昭明文选》卷三十七。

网络扩展解释

“期功”是古代丧服制度中的术语,具体含义如下:

一、基本定义

“期”指服丧一年,“功”分为大功和小功:

二、文化背景

  1. 五服制度:期功属于古代“五服”体系,通过丧服等级体现宗族亲疏关系。
  2. 社会意义:服丧时长直接反映亲属血缘的远近,是传统礼法的重要部分。

三、文献例证

四、其他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五服制度或具体亲属关系分类,可参考《仪礼·丧服》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班本半身像暴敖本觉不长心巢南城曲程式动作晨曲除闇篡辞错盘點頭貂褐地庐放射疗法丰豕雰围傅姆阁臣公共关系古镜含冤缓悠悠鞬辀鸠杖遽篨课程蓝采和乐善好施渌蚁旅进没折至摩肩接毂磨石拿办凝远偏令篇统疲于供命挈囊擎拳撑脚青云志认生乳孔三薰樿旁尸职霜栗水程输平嘶战隼击透背颓唐秃鹫汙垢污水坑纤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