锉刀的意思、锉刀的详细解释
锉刀的解释
[file] 金属加工用淬钢制成的手工切削工具
详细解释
手工切削工具。条形,多刃,主要用来对金属、木枓、皮革等工件表层作微量加工。按横断面的形状分为扁锉、圆锉、方锉、三角锉等。
词语分解
- 锉的解释 锉 (銼) ò 用钢制成的磨钢、铁、竹、木等的工具:锉刀。钢锉。扁锉。 用锉磨东西:把铁条锉细。 古同“挫”,折伤,挫败。 笔画数:; 部首:钅; 笔顺编号:
- 刀的解释 刀 ā 用来切、割、斩、削、砍、刺、铡的工具:刀子。刀兵。刀法。剪刀。镰刀。 中国的纸张计量单位:一刀合一百张。 古代的一种钱币,因其形如刀故称:刀币。 姓。 笔画数:; 部首:刀;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锉刀是一种用于切削或打磨金属、木材等材料的手工切削工具。根据权威汉语工具书的定义和工业标准,其详细释义如下:
一、基本释义
锉刀(cuò dāo)指条形、多刃的手工切削工具。主体为碳素工具钢制成的长条形钢片,表面刻有方向交错或平行的楔形刀齿(锉纹),通过往复摩擦削除工件表层材料,实现切削、整形、抛光功能。《现代汉语词典》将其定义为“手工切削工具,条形,多刃,主要用来对金属、木料、皮革等工件表层作微量加工”。
二、核心特征
-
结构特性
- 材质:高碳钢(如T12钢)热处理制成,硬度达HRC 62-67 。
- 齿纹:分单齿纹(用于软质材料)与双齿纹(交叉纹路,适用于金属),齿角通常为$45^circ$-$85^circ$ 。
- 分类:按截面形状分为扁锉、方锉、三角锉、圆锉等;按齿距粗细分为粗锉、中锉、细锉、油光锉 。
-
功能原理
通过人力推动锉刀,使楔形刀齿对工件产生剪切作用,形成断续切削。其力学过程可简化为:
$$
F_{text{切削}} = k cdot A cdot mu
$$
其中 $k$ 为材料系数,$A$ 为接触面积,$mu$ 为摩擦系数 。
三、应用领域
- 金属加工:修整毛刺、调整零件尺寸(如机械装配中的配合面修磨)。
- 木工工艺:打磨木材曲面、修整榫卯结构 。
- 历史背景: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1500年古埃及青铜锉刀,现代锉刀工业化生产始于18世纪欧洲 。
四、权威参考文献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机械加工手册》.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20.
- 王先逵. 《机械制造工艺学》.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9.
- 李宏坤. 《工具五金标准汇编》.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8.
- 罗伯特·K·G·坦普尔. 《中国:发明与发现的国度》. 英国博德利出版社, 1986.
(注:因未提供可验证的在线链接,此处仅标注文献来源。建议补充国家标准《GB/T 5806-2023 锉刀》等可公开访问的权威链接以增强可信度。)
网络扩展解释
关于“锉刀”的详细解释如下:
一、读音与字形
- 读音:cuò dāo(与“措刀”同音),其中“锉”不读作zuò,而是四声的cuò。
- 字形结构:左形右声的形声字,由“金”字旁和“坐”组成,本义指小锅,后引申为金属工具名称。
二、定义与用途
- 基本定义:一种手工切削工具,由淬火钢制成,表面有密集细齿,主要用于对金属、木材、皮革等材料进行微量打磨或修整。
- 主要功能:
- 去除工件表面的毛刺或多余部分;
- 修整形状,如边缘打磨、孔洞扩大;
- 使材料表面光滑平整(如例句:“工人用锉刀修整零件边缘”)。
三、分类与材质
- 常见分类(按横断面形状):
- 扁锉(矩形断面)
- 圆锉(圆形断面)
- 方锉(正方形断面)
- 三角锉(三角形断面)。
- 材质:碳素工具钢(如T12、T13)经淬火处理制成,硬度高且耐磨。
四、词性扩展与引申义
- 动词用法:表示用锉刀切削的动作,如“锉平”“锉光”。
- 引申义:比喻事物逐渐完善的过程(如俗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的“利其器”包含打磨工具的含义)。
五、相关注意
- 非工具含义:在网络语境中,“锉刀”偶见用于调侃平胸角色(源于日本游戏梗),但此用法非主流且不建议在正式场合使用。
别人正在浏览...
拜洛受图伴食藏污纳垢乘快沉声静气冲发冲弱圌山楚狱储元宫黨朋等速运动掉文袋恶燋芳林凡气封豨辅道工资总额钩盘龟纽顾命鼓排骸骼虎符户课迦陵频伽浇弊椒红郊配洁清九叩髻鸦居功宽谨两牍梨氓罗睺鲈豸男女颇僻倾柯卫足青蝇点璧邱墟确信屈竭烧冷灶绅冕审拟奢佚是件树竿同心藕通舟歪七扭八晩父五云跣步香花卸磨杀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