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骸骼的意思、骸骼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骸骼的解释

指尸骨。《新唐书·文艺传下·李翰》:“ 巡 ( 张巡 )身首分裂,将士骸骼不掩,宜於 睢阳 相择高原,起大冢,招魂而葬。” 清 傅维麟 《明书·乱贼传》:“遂夷 石城 之险,堕其城垣,葬诸军士阵亡骸骼。”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骸骼(hái gé)是汉语中表示骨骼的复合词,属于书面语用词,常见于古代文献或学术语境。根据《汉语大词典》和《古代汉语词典》的释义,其核心含义可分解为:

  1. 字义解析

    • 骸:本指人体骨骼的总称,《说文解字》释为「骨之总名」,后引申为躯体(如「形骸」)或代指生命(如「残骸」)。
    • 骼:特指枯骨或死后的骨骼,《礼记·月令》中有「掩骼埋胔」的记载,强调对动物或人遗骨的处置。
  2. 词义特征

    二字连用构成同义复词,强化「骨骼」概念,多用于描述死亡后的遗骨或解剖层面的骨骼结构。例如《黄帝内经》中「骸骼强健」指骨骼健康状态,而《洗冤集录》中「检视骸骼」则涉及古代法医学中对骨骼的检验。

  3. 现代应用

    当代主要见于医学、考古学领域,如《中国考古学大辞典》在描述遗址人骨时使用「骸骼保存完整」等表述,突显术语的专业性。

网络扩展解释

“骸骼”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1. 基本释义
    拼音为hái gé,指尸骨,即人或动物死亡后留下的骨骼。

  2. 文献出处

    • 《新唐书·文艺传下·李翰》中记载:“巡(张巡)身首分裂,将士骸骼不掩,宜於睢阳相择高原,起大冢,招魂而葬。”
    • 清代傅维麟《明书·乱贼传》亦有使用:“遂夷石城之险,堕其城垣,葬诸军士阵亡骸骼。”
  3. 用法特点
    该词多用于古代文献或历史叙述中,强调对遗骨的描述,带有庄重或悲怆的语境色彩,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

  4. 补充说明
    从构词看,“骸”指骨骼,“骼”亦为骨骼的别称,二者同义复用,属于古汉语中常见的复合词形式。

别人正在浏览...

冰绢碧水侧重蝉翼为重﹐千钧为轻尘顔撤消创意造言窜逸东园梓棺都蓝笃论高言方极发业風口浪尖更漏灌畅寡徒贵邦贾人黄鼬圜好华臧混处检索骄怠交过教令家乡戟决金船急拍繁弦老庚吏材离愁黧脆柳蚕门颊面布摩尼认字三聚氰胺扫榻以待绳坐射生手设重帅伏兕爵遡源穷流听淫童第周威凛凛呜哨闲茶浪酒香盘相宜贤慧贤尊校垒小锣霄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