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确信的意思、确信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确信的解释

[definite news] 确切的消息

探听确信

考没考上的确信

详细解释

(1).确切的消息。《儿女英雄传》第三五回:“又有自己关切的几个学生,也盼早得他们一个中不中的确信。” 燕谷老人 《续孽海花》第三三回:“我明天一早去探听确信,各位请在那土地庙里等着,傍晚我一定来送信。”

(2).坚定的信心。 鲁迅 《且介亭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 巴金 《家》三十:“他很乐观,因为她给了他勇气和确信。” 艾青 《太阳》诗:“于是我的心胸被火焰之手撕开,陈腐的灵魂搁弃在河畔,我乃有对于人类再生之确信。”

(3).确实地相信。《醒世姻缘传》第二九回:“ 薛教授 见了这等神奇古怪的,确信是神仙。”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答世界社信》:“我自己确信,我是赞成世界语的。”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确信在汉语中属于动词与名词双功能词,其核心语义指向“坚定地相信”和“确凿的认知”。根据权威辞书释义,可具体分为以下两类:

  1. 动词用法

    表示对某事物或观点持有强烈信心,强调主观判断的确定性。例如:“他确信自己的选择符合长远规划”(《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汉语大词典》进一步指出,此义项常伴随逻辑推理或实际证据支持。

  2. 名词用法

    指通过验证得出的可靠结论,具有客观性。例如:“实验结果提供了理论成立的最终确信”(《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此用法多用于学术或正式语境,需基于事实或数据支撑。

补充说明:

在语法层面,“确信”可搭配抽象概念(如真理、原则)或具体事件(如计划、方案),其否定形式“不确信”则暗示认知存疑。古汉语中“确信”最早见于宋代文献,原指“明确告知”,后经语义演变聚焦于“心理确信”(《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华书局,2019)。

网络扩展解释

“确信”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1. 基本词义

2. 语义强度
相较于“相信”“认为”等词,“确信”带有更强的肯定性,强调排除怀疑的坚定态度,接近“深信不疑”。例如:“我_确信_他明天会到场”(比“相信”更强调无动摇的把握)。

3. 常见搭配

4. 近义词辨析

5. 反义词提示

语境示例

考古学家通过碳14检测确信(动词),这批文物的年代属于战国时期,这种确信(名词)推动了后续研究方向的调整。

该词多用于正式书面表达,口语中可用“肯定”“确定”替代,但会弱化信念的强度。

别人正在浏览...

逼酒比翼鸟踩岁昌言阐校撑岸就船成均监驰跑仇害川岑窗明几净串讲打吭吭点青睇观东方生恫吓匪服奉若神明阖府贺瑞悔气肩二谏囊叫嘑交怀浄觉襟义金盏花籍湜机息罝罘拘钳蓝色连心溜滑辘轳体没男没女媚谀渺远蜜炬明明赫赫摩敦谋害木皇鸟使鸟夷凝神陪奉剽捍曲劝渠伊钱宂末使风市估蕣颜私分损伤小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