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棃氓”。黎民,民众。梨,通“ 黎 ”。《金石萃编·梁故侍中·始兴忠武王碑》:“公褰襜以化棃氓,张袖以纳夷狄。”
“梨氓”一词在汉语中有以下两种解释,但需注意不同来源存在分歧,需结合语境判断:
通假用法(主流解释)
成语化引申(少数说法)
补充说明:
梨氓是一个汉语词汇,常用来形容那些无知、粗俗、贫穷的人。这个词有一定的蔑视和轻蔑的味道,用于贬低和嘲笑对方。
梨氓的构词成分是“木”和“民”,其中“木”是梗部,表示与植物有关的含义;“民”是梗部里的一个单独偏旁,表示与人、民族相关的含义。
根据这个构造,梨氓的笔画顺序分别是:木(4画)+ 民(5画)= 9画。
梨氓一词最早出现在南朝梁·刘义庆的《世说新语·雅量》一书中:“阮籍授业,受记于法学一依木曹,乃寓居左目,挟梨代实,取名曰梨氓。”此处的梨氓意为以梨代实,寓意学而不实践、只是一个外表而没有内涵的人。
梨氓的繁体写法为“梨戾”,在繁体字中,“氓”被换成了“戾”字,但意思并无太大差异。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梨氓的写法有时也会发生变化。常见的写法有“栀梨氓”和“梨花貌”。这些变化主要是为了增加表现力和修饰性。
1. 他从乡下来的,一看就是个梨氓。 2. 这个人虽然读了很多书,但行为举止还是梨氓气。 3. 我没想到这个高深的诗会写得如此浅俗,简直是个梨氓。
梨氓没有相关的组词,但可以使用一些与之意思相近的词来增强表达效果。
近义词:农夫、蠢材、低俗、粗鲁。
反义词:智者、贵族、文雅、礼貌。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