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圌山的意思、圌山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圌山的解释

山名。在 江苏 镇江市 。形势险要, 宋 在此置 圌山寨 。 建炎 三年, 韩世忠 驻军于此,防 金 兵由海路进攻 江 浙 。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圌山”(chuí shān)是位于中国江苏省镇江市的一座历史名山,具有独特的地理和文化意义。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解释:

一、名称由来

  1. 秦始皇赐名
    相传秦始皇东巡时见此处山势如龙,瑞气升腾,故将原名“瑞山”改为“圌山”,取“以囗围瑞”之意,寓意锁住祥瑞之气。
  2. 字形演变
    “圌”字在《康熙字典》中解释为竹编圆形容器,后因山形如竹篓围合,引申为山名。

二、地理与自然特征

  1. 地理位置
    位于镇江新区,距市区30公里,雄峙长江之滨,是宁镇丘陵东端最高峰(主峰海拔258米)。
  2. 险要地势
    山体临江壁立,五峰并列(五峰山),形成“圌山关”隘口,自古为长江锁钥,军事要冲。

三、历史文化

  1. 军事地位
    • 宋代设圌山寨,鸦片战争时圌山炮台曾重创英舰,恩格斯评价其抵抗为“英军到不了南京”的关键。
    • 抗日战争中,中国守军在此击伤日军舰船,延缓了敌军进攻。
  2. 人文景观
    • 报恩塔:明代吏部尚书陈观阳为报乡恩所建,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塔”。
    • 黄明节:当地清明后登山祈福的民俗,延续千年。

四、现代开发

2007年起,镇江新区将圌山纳入总体规划,划分为报恩塔、五峰山大江风貌等六大功能区,融合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打造城东旅游名片。

圌山集自然奇观、军事要塞、文化符号于一体,既是长江下游的地理标志,也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精神象征。其名由秦始皇赋予,历史可追溯至秦汉,至今仍是镇江重要的生态与人文景区。

网络扩展解释二

圌山是一个包含三个常用字的词语。“圌”这个字是由“囗”和“周”两个部首组成,共有10个笔画。它是一个用于古代典籍和古代文献中的词汇,意思是围墙或篱笆。圌山一词来源于古代汉语,用于描述在山脉周围或顶部建造的防御性建筑物。根据简体字的写法,“圌”字的繁体形式为“圍”,意思相同。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中,“圌”的写法也有多种变体,包括“圍”、“圭”和“囍”等。这些写法在不同的时期和地区被广泛使用。例如,在古代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到“圌山”被写作“圍山”或“圭山”。 以下是关于圌山的例句: 1. 在古代,人们常常在圌山上修建城堡来保护自己免受敌人侵犯。 2. 这座圌山是古代文化遗址的一部分,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壮丽的景色。 圌山的组词包括:圌墙、圌垣、圌楼等。近义词可以是:城堡、堡垒、防御工事等。它的反义词可以是:平原、开放空地等。 希望这些信息能回答到你的问题。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向我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