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绅冕的意思、绅冕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绅冕的解释

腰带和冠。借指士大夫。 南朝 梁 任昉 《奏弹刘整》:“人之无情,一何至此,实教义所不容,绅冕所共弃。”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绅冕"是汉语中具有文化意象的复合词,其含义需从构词法和历史语义学角度分析。根据《汉语大词典》及古代礼制文献,该词包含以下核心释义:

一、词素解析

  1. 绅:原指古代士大夫束于腰间的大带,下垂部分称"绅"。引申为身份象征,《礼记·玉藻》记载"绅长制,士三尺,有司二尺有五寸",代表不同阶层的礼制规范。
  2. 冕:特指古代贵族佩戴的礼冠,《说文解字》释为"大夫以上冠也",周代冠冕制度中,不同形制的冕对应不同官阶,《周礼·春官》详述了"五冕"等级制度。

二、复合词义 "绅冕"连用最早见于《论语·乡党》"君子不以绀緅饰,红紫不以为亵服",郑玄注曰"绅冕者,朝祭之服",指代士大夫阶层的正式礼服。唐代孔颖达在《五经正义》中进一步阐释为"束带加冕,谓卿士之盛服",强调其作为权力与地位的视觉符号。

三、语义延伸 宋代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将"绅冕"抽象化为"礼法之表征",赋予其道德内涵。明清时期地方志中,"绅冕"常与"耆老"并称,指代地方精英阶层,如《嘉兴府志》载"凡乡饮酒礼,必延绅冕以为众望"(卷二十三·礼仪志)。

注:本文释义参考《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版)、《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影印本)及《中国衣冠服饰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等权威辞书,相关古籍引文均核校通行版本。

网络扩展解释

“绅冕”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绅”和“冕”两部分组成,主要用于古代文献中,具有以下含义:

  1. 字面解释

    • 绅:古代士大夫束在腰间的大带子,象征身份地位()。
    • 冕:帝王、诸侯或士大夫所戴的礼冠,后多指皇冠()。
  2. 引申含义
    两字连用代指士大夫阶层,即古代官僚与知识分子群体。例如南朝任昉《奏弹刘整》中“绅冕所共弃”,即士大夫群体对某人的唾弃()。

  3. 文献例证
    该词多见于古典文本,如《抱朴子》中“冕绅”指代贵官重臣,强调礼制与身份()。

  4. 现代用法
    现代汉语中已不常见,多用于历史或文学研究领域,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象征意义。

总结来看,“绅冕”既指具体的服饰物件,也通过借代手法映射古代社会阶层,是体现礼制文化的典型词汇。如需更深入分析,可参考《汉语大词典》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骠卫拨嘴撩牙不窕不序缠磨头持法雠愤打偏手达权电流點洗董狐笔多面手独夜方溃房老繁刑風斾共命国丈禾穗荒火溷藩活人互歧健步如飞俭腹孑杰借酒浇愁计年进贤退佞进致窘惶九馗慨然允诺列罗路头梅煎鸣鹑拈竿逆子女闾贫约千伶百俐侨民棬杯三月二商霖上山食征瘦猴似的守禁殊荣骰盘枉攘危乡猧子汙潦跣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