楮墨的意思、楮墨的详细解释
楮墨的解释
纸与墨。借指诗文或书画。 唐 刘知几 《史通·暗惑》:“无礼如彼,至性如此,猖狂生态,正復跃见楮墨间。” 明 徐渭 《画鹤赋》:“由此观之,则形骸易泯,不胜留影之难;楮墨如工,反寿终身之玩。” 清 曹寅 《尚中索书真州东园》诗:“楮墨向千载,咳唾犹芳鲜。”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十篇:“恨为弄臣,寄心楮墨,感身世之戮辱,传畸人於千秋,虽背《春秋》之义,固不失为史家之絶唱,无韵之《离骚》矣。”
词语分解
- 楮的解释 楮 ǔ 落叶乔木,树皮是制造桑皮纸和宣纸的原料。 纸的代称:楮币。楮钱(旧俗祭祀时焚烧)。 笔画数:; 部首:木; 笔顺编号:
- 墨的解释 墨 ò 写字绘画用的黑色颜料:一锭墨。墨汁。墨盒。墨迹。墨宝(珍贵的字画。亦用来尊称别人写的字、画的画)。 写字画画用的各色颜料:墨水。油墨。粉墨登场。 黑色或接近于黑色的:墨黑。墨面(a.黑的脸色;
专业解析
“楮墨”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字面及引申义两个层面理解:
-
字面本义:纸与墨
- 楮 (chǔ): 指楮树,其树皮是古代造纸的重要原料。因此,“楮”常被用作“纸”的代称。例如《汉语大词典》明确指出“楮”可“借指纸”。
- 墨: 指书写、绘画所用的黑色颜料,也泛指书写绘画所用的颜料。
- 合义: “楮墨”字面意思即为“纸和墨”,是书写、绘画所必需的基本工具材料。如《汉语大词典》释义为“纸与墨。借指诗文或书画”。
-
引申义:诗文、书画作品
- 由于纸和墨是创作文字和艺术作品的直接载体,“楮墨”很自然地引申指代书写或绘画的行为及其成果。
- 指代作品: 最常用的引申义是指“诗文”或“书画”作品本身。例如,称赞某人的文章或书画时,可说“楮墨生辉”、“楮墨精妙”。如《辞源》释义为“纸和墨。指书、画或诗文”。
- 指代创作行为: 有时也指执笔书写或绘画的动作、过程。如“楮墨耕耘”形容辛勤创作。
- 文化内涵: 这个词蕴含着文人对书写、绘画艺术的尊重与珍视,常被用来抒发文人雅士的情怀志趣。如“楮墨寄情”意指通过书画诗文寄托情感。
“楮墨”一词,本指书写绘画的材料——纸和墨,核心引申义则指代由这些材料承载的文化艺术成果,即诗文和书画作品,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雅致的代称。其使用体现了汉字以具体事物指代抽象概念或成果的造词特点。
参考来源:
- 释义主要依据《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辞源》(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等权威汉语工具书。
网络扩展解释
“楮墨”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chǔ mò,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1.词源与基本含义
- 楮:指楮树(构树),其树皮是古代造纸的重要原料。因此,“楮”常被用作纸的代称。
- 墨:指书写或绘画用的黑色颜料,引申为文字、书画的创作工具。
- 组合义:两字合用,字面意义为纸与墨,后引申为诗文、书画等文学艺术作品的代称。
2.历史用例与引申义
- 唐代刘知几《史通》中提到“猖狂生态,正復跃见楮墨间”,形容文字生动传神。
- 明代徐渭在《画鹤赋》中写“楮墨如工,反寿终身之玩”,强调书画作品的艺术价值。
- 清代曹寅诗句“楮墨向千载,咳唾犹芳鲜”,则比喻诗文流传久远。
3.现代用法
- 代指创作:如“寄心楮墨”表示专注于写作或书画创作。
- 象征文化传承:因楮墨与古代文化密切相关,常被用于形容传统艺术或文献的保存与流传。
4.相关拓展
- 楮的其他含义:除了指纸,宋代以后“楮”也代指纸币(因纸币多用楮皮纸制成)。
- 墨的延伸:如“墨宝”指珍贵的书画真迹,“墨客”代指文人。
总结来看,“楮墨”不仅是一个具体事物的组合词,更承载了古代文人通过纸笔创作、表达情感的文化象征意义。如需进一步了解历史文献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史通》《画鹤赋》等作品。
别人正在浏览...
罢箸波斯眼不与长铗槎蘖超荐尺波锄治赐履大挠电键第二産业叠声風禽浮记浮堦腹围归止含贷函稿花布黄米头儿挥犀击角歌锦车使拒命抗震宽制览胜林道人六骥漏迹马不停蹄眊眩命书纳说拍落托盘还疲薾掊取篬筤起陆清波青山绿水期想润文官深层失挫世儒施刑顺赖孙武宿夜然诺铁誓同晷同心合意文徽温深跹跹谢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