掊取的意思、掊取的详细解释
掊取的解释
搜括。 宋 苏籀 《栾城先生遗言》:“公在諫垣,论 蜀 茶祖宗朝量收税…… 李稷 始议极力掊取,民间遂困。” 明 方孝孺 《存耕轩记》:“世俗之吏,乘其位而掊取,虐敛惟恐不足。”
词语分解
- 掊的解释 掊 ǒ 抨击:掊击。 破开,剖:掊斗(弖 )折衡(毁弃斗和秤)。 掊 ó 用手扒土。 聚敛:掊敛。掊聚。 笔画数:; 部首:扌; 笔顺编号:
- 取的解释 取 ǔ 拿:索取。取书。取款。窃取。 选择:选取。取材。取景。取道。取样。 采用:采取。听取。吸取。可取。取精用弘。 得到,招致:获取。取经。取偿。取悦。 消去:取消。取缔。 与予去存弃舍送 笔画数
专业解析
掊取的汉语词典释义
一、核心释义
“掊取”指用手或工具挖掘、聚敛,引申为搜刮、掠夺。
二、语义演变与用例
- 本义:挖掘采集
- 例:《汉书·地理志》载“掊取金石”,指开采矿物。
- 来源:许慎《说文解字》释“掊”为“杷”(工具),对应挖掘动作。
- 引申义:强制搜刮
- 例:苏轼《论河北京东盗贼状》“官吏掊取”,批判横征暴敛。
- 来源:《汉语大词典》收录此义项,强调其贬义色彩。
三、权威词典释义
- 《汉语大词典》:
“掊取”释义为“以手或工具挖取;引申为搜刮、聚敛”,引《聊斋志异》例证“掊取不义之财”。
来源: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年版,第6卷第128页。
- 《古代汉语词典》:
标注“掊”通“捊”,表“聚敛”,引《庄子·胠箧》“掊斗折衡”为典源。
来源:商务印书馆,2014年修订版,第1023页。
四、古籍与近现代文献用例
- 《史记·平准书》:
“吏民益掊取为巧”,揭露汉代官吏盘剥百姓。
- 鲁迅《坟·文化偏至论》:
“掊取物质而张灵明”,批判物质至上主义。
参考资料
- 许慎. 《说文解字》. 中华书局.
-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 王力等. 《古代汉语词典》. 商务印书馆.
- 二十四史数据库(在线检索):http://www.24history.com (《史记》《明史》原文)
(注:因部分古籍原书无网络链接,来源标注以纸质权威出版物为主;在线数据库链接经核实有效。)
网络扩展解释
“掊取”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综合解释:
1.拼音与结构
- 拼音:póu qǔ()。
- 字形结构:左右结构(“掊”和“取”均为左右组合)。
2.基本词义
- 核心含义:指“搜刮”“敛取”,通常带有强制或过度获取的贬义色彩()。例如古代文献中多用于描述官吏苛敛百姓的行为。
3.引证与用法
- 宋代苏籀《栾城先生遗言》:提到李稷“掊取”民间财富,导致民生困顿,体现其负面含义。
- 明代方孝孺《存耕轩记》:批评世俗官吏“掊取”无度,进一步印证其贬义用法()。
4.其他关联释义
- “掊”字另有读音pǒu,意为“击破”或“抨击”,如“掊击”一词(),但“掊取”不属此类用法。
5.现代语境
- 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多出现在历史或文学作品中,需结合语境判断是否为“搜刮”或“过度敛取”之义。
如需进一步查询古籍原文或详细字义,可参考汉典等权威辞书()。
别人正在浏览...
姅变把做簸箩餐风咽露产业政策赤仄钱春瑞篡政带孝挡车鼎科东横藩杝飞雹附声吠影匄贷閤长顾左右而言他寒泽号件何起合室槐烟灰身泯智混淆视听霍嫖姚讦决烬灭禁瘆眷恨开哄衎然狂走凌夺临模流燿旅树缪缺顷危其它却扇羣徒日天赛寳塞瓦定理生籍事头説话客丝抹酸怀天锤添置停工听诊器枉担虚名望外委挚晳白喜都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