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归止的意思、归止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归止的解释

归宿。《三国志平话》卷上:“不争到那里却不用咱,何处归止?”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归止是汉语中的文言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核心释义

  1. 动词性:归附;归宿

    指人或事物最终的归属或落脚之处。如《三国志》载:“百姓归止,日以千数”,描述民众前来依附的场景。此义强调动态的“前往并停留”过程。

    来源: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6. 第7卷, 页1023.

  2. 名词性:安身之所

    引申为栖身之地或精神寄托。如陶渊明《止酒》诗:“始觉止为善,今朝真止矣”,暗含寻求心灵归宿之意。

    来源:王力.《古代汉语》. 中华书局, 1999. 页421.


二、用法特征


三、经典例证

  1. 《后汉书·马援传》:

    “宾客归止者,恒数百人”,描述贤士投奔马援并留居其门下。

    来源:范晔.《后汉书》. 中华书局, 1965. 卷二十四, 页829.

  2. 佛典用例:

    唐代义净译《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以“归止”喻指皈依佛法,如“归止三宝,永离怖畏”。

    来源:大正新修大藏经. 第23册, 页627.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21.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古代汉语词典》. 商务印书馆, 2014.
  3. 在线资源:
    • 汉典(www.zdic.net):“归止”词条引《康熙字典》及文献用例。
    •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ctext.org):检索《后汉书》《三国志》等原典上下文。

网络扩展解释

“归止”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归宿”,常用来指代人或事物的最终归属或落脚点。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二、出处与用法

  1. 古代文献:
    • 《三国志平话》卷上:“不争到那里却不用咱,何处归止?”(表达无处可去的迷茫)。
  2. 现代文学:
    • 周梦蝶诗句:“以飞为归止的,仍须归止于飞。”,强调“过程即归宿”的哲学内涵。

三、哲学与文学内涵


四、常见搭配与近义词


“归止”是一个兼具文学性与哲理性的词汇,既可用于描述具体归宿,也可隐喻人生或精神的终极目标。其用法多见于古典文本及现代诗歌,需结合语境理解深层含义。如需更多例句或出处细节,可参考《三国志平话》或周梦蝶作品。

别人正在浏览...

騃惰办护布宪惨惶操尚层级齿冠樗蒲倒口低答芳羞分别佛道鬼打墙国车宦夫换骨夺胎徽数家臣检勒检晒家生婢子嘉藻惊吵金悬积意极左谲计客寄枯槀敛容猎取凌波袜隆眇剹流陆运麦食毛子檄名扬天下捏码泥橇疲斾起角亲生凄微三革示弱枢筦水晶猴子松醪松蓬蓬遂生谡然胎记同根词通诀脱口秀惟利是视杌樗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