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ueer] 奇异
彼且蕲以諔诡幻怪之名闻,不知至人之以是为己桎梏邪?——《庄子》
奇异。《庄子·德充符》:“彼且蘄以諔诡幻怪之名闻。” 陆德明 释文引 李颐 曰:“諔诡,奇异也。”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卷中:“其源出於二 张 ,善製形状写物之词,得 景阳 之諔诡,含 茂先 之靡嫚。”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洎夫今兹,大势復变,殊异之思,諔诡之物,渐渐入 中国 。”
安静。 朱自清 《<白采的诗>》:“但他们都是属于‘中庸’的类型的人;所以母亲劝他‘弥缝’,伙伴劝他‘諔诡,隐忍’。”
“諔诡”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諔诡”主要用于形容超乎寻常的奇异现象或思想,常见于古典文学和哲学文本。现代使用较少,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若需进一步考证,建议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庄子》注疏类文献。
諔诡(cuò guǐ)是一个汉字词语,通常用来形容事物或情况的离奇、奇怪,甚至难以理解。它由两个部分组成,左边是“言”的部首,表示与言语相关,右边是“鬼”的部首,表示离奇、神秘的意思。諔诡的拼音是cuò guǐ,有4个笔画。
这个词来源于古汉语,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一文中,意思是形容一个人的行为或言语不合常理,让人感到奇怪和难以理解。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进入现代汉语,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在繁体字中,諔诡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没有变化。繁体字的书写方式通常在台湾和香港被使用。
在古时候,汉字的书写方式与现代有所不同。諔诡在古代常常写作“醇诡”,古代的“鬼”字有更多的笔画,所以整体的笔画数可能会多一些。
以下是諔诡这个词在句子中的用法示例:
1. 这个案件发生的经过太諔诡了,我们很难理解。
2. 这个魔术师的表演总是充满了諔诡的元素,令人目瞪口呆。
3. 他的解释实在是太諔诡了,没有人能够理解。
諔诡的组词示例:
- 諔诡不明:形容事物或情况异常离奇,难以理解。
- 諔诡多变:形容事物或情况变化无常,难以捉摸。
- 諔诡怪异:形容事物或情况非常奇怪和不寻常。
諔诡的反义词是常理明白,表示符合常理、容易理解的意思。
諔诡的近义词包括离奇、奇怪、古怪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