啜菽饮水的意思、啜菽饮水的详细解释
啜菽饮水的解释
[one can be a dutiful son to his parents even in poverty] 吃豆类,喝清水,形容生活清苦
君子啜菽饮水,非愚也,是节然也。——《荀子·天论》
详细解释
亦省作“ 啜菽 ”。1.吃豆类,喝清水。语出《礼记·檀弓下》:“ 子路 曰:‘伤哉贫也!生无以为养,死无以为礼也。’子曰:‘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后因以为贫家孝子事亲之典。 唐 元稹 《追封李逢吉母王氏等》:“孝子之於事亲也,贫则有啜菽之欢。” 宋 周必大 《二老堂杂志·记闻人滋五说》:“以啜菽配饮水,谓贫者之孝也。” 明 高明 《琵琶记·蔡公逼试》:“三牲五鼎供朝夕,须胜似啜菽并饮水。”
(2).指生活清苦。《列子·杨朱》:“啜菽茹藿,自以味之极。” 宋 司马光 《辞知制诰第七状》:“如此则臣生负大罪,死负餘愧,虽进极荣显,不若啜菽饮水长为布衣也。”
词语分解
- 啜菽的解释 以豆为食详细解释见“ 啜菽饮水 ”。
- 饮水的解释 .喝水。《礼记·檀弓下》:“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 孙希旦 集解:“饮有浆醴之属,今但饮水而已,饮之贫也。” 唐 韩愈 《复志赋》:“固余异於牛马兮,寧止乎饮水而求芻?” 清 沉初 《西清
网络扩展解释
“啜菽饮水”是一个汉语成语,具体含义及背景如下:
字面解释
- 啜:吃;
- 菽:豆类的总称;
- 饮:喝;
- 水:清水。
字面意思是“吃豆子、喝清水”,形容生活极其简朴清苦。
深层含义
- 生活清苦
指物质条件匮乏,仅以最基础的食物维持生存。例如《荀子·天论》提到:“君子啜菽饮水,非愚也,是节然也”,强调生活节俭并非愚钝,而是顺应时势的选择。
- 孝道体现
《礼记·檀弓下》中,孔子以“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说明:即便贫寒,只要尽心侍奉父母、使其欢愉,便是孝道。
用法与示例
- 语法:联合式结构,常作谓语,多用于书面语境。
- 例句:
- 梁启超曾用此词批判苛税:“使举吾民啜菽饮水之资,而悉节减之以偿国债”;
- 宋代苏辙在《答黄庭坚书》中以“饮水啜菽”赞美颜回安贫乐道的精神。
延伸关联
该成语与“箪食瓢饮”“粗茶淡饭”等词义相近,但更侧重清贫中保持德行或孝心,而非单纯描述生活朴素。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荀子》《礼记》原文或权威词典(如汉典、搜狗百科等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啜菽饮水是一个成语,表示饮食节俭的意思。该词由两个部分组成,分别是“啜”和“菽饮水”。
“啜”的部首是口,有6个笔画。它的意思是搅拌着喝。而“菽饮水”中,“菽”的部首是艸,有11个笔画。它意味着豆子,而“饮水”则是指喝水。
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的《庄子》一书中。它原本是用来指代鸟类的,描述它们低头啜水。后来,人们将这个动作比喻为饮食节俭,形成了现在的成语。
在繁体字中,啜菽饮水的写法为『嘬菽飲水』。
根据古时候的汉字写法,啜可以写作“啐”,而“菽”可以写作“蔬”。所以,古时候的写法是“啐蔬饮水”。
以下是一个例句:他深受家庭教育的影响,啜菽饮水,从不奢侈浪费。
除了“啜菽饮水”,有些类似的成语还有节俭节约、艰苦朴实等。而与“啜菽饮水”的意思相反的成语则可以是奢侈浪费、挥金如土等。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