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榻的意思、尘榻的详细解释
尘榻的解释
《后汉书·徐稺传》载, 陈蕃 为太守,在郡不接宾客,唯 稺 来特设一榻,去则悬之。 稺 不至则灰尘积于榻。后因以“尘榻”为优礼宾客、贤士之典。 南朝 梁 沉约 《酬谢宣城朓卧疾》诗:“宾至下尘榻,忧来命緑尊。” 唐 元稹 《鄂州寓馆严涧宅》诗:“花枝满院空啼鸟,尘榻无人忆卧龙。” 宋 曾巩 《送丰稷》诗:“虽知璞玉难强献,欲掛尘榻空含情。”
词语分解
- 尘的解释 尘 (塵) é 飞扬的灰土:尘土。尘埃。尘垢。尘芥(尘土和小草,喻轻微的事物)。粉尘。烟尘。甚嚣尘上。望尘莫及。 佛家、道家指人间:红尘。尘世。 笔画数:; 部首:小; 笔顺编号:
- 榻的解释 榻 à 狭长而较矮的床,亦泛指床:竹榻。藤榻。卧榻。下榻(客人住宿)。 笔画数:; 部首:木;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尘榻”是一个源自历史典故的词语,其含义与古代礼遇贤士的传统密切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1.典故出处
“尘榻”出自《后汉书·徐稺传》:东汉名士陈蕃任豫章太守时,平时不接待宾客,唯独为隐士徐稺(字孺子)特设一榻。徐稺离开后,陈蕃便将榻悬挂起来,若徐稺不来,榻上便会积满灰尘。这一典故成为礼遇贤士的象征。
2.本义与引申义
- 本义:字面指积尘的床榻,特指陈蕃为徐稺预留的榻位,因长期闲置而蒙尘。
- 引申义:象征对宾客或贤士的优礼与敬重,后多用于表达对人才的渴求或对知己的期待。
3.文学应用
古代诗文中常以“尘榻”寄托对贤士的尊崇或自身孤寂之情。例如:
- 南朝沈约《酬谢宣城朓卧疾》:“宾至下尘榻,忧来命绿尊。”
- 唐代元稹《鄂州寓馆严涧宅》:“尘榻无人忆卧龙。”
4.现代用法
现代语境中,“尘榻”多用于文学或历史讨论,强调对传统礼贤文化的追溯,偶见比喻长期闲置或无人问津的状态,但此用法较少见。
“尘榻”的核心意义源自《后汉书》典故,体现古代对贤士的尊重,后成为诗文中的文化符号。如需更深入的历史背景,可参考《后汉书》原文或相关注解。
网络扩展解释二
尘榻(chén tà)是一个具有深邃意境的词语。它指的是沙尘飘扬的床榻,代表了岁月流转中的荒凉和寂寥。
拆分部首和笔画:尘榻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是“尸”部,右边是“木”部。总共包含了7个笔画。
来源:尘榻一词来源于古代文学作品和诗词。它经常出现在描述离别、思乡和岁月流转的文章中,给人一种萧瑟凄凉的感觉。
繁体字:尘榻的繁体字为「塵榻」。
古时候汉字写法:在古代汉字中,尘榻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整体形象仍然相似。例如,在篆书时期,尘榻的形状更加简洁而方正。
例句:逝去的时光如同尘榻上的沙尘,弥漫于心头。
组词:尘榻可以与其他词语搭配使用,如尘土、悲凉、萧条等。
近义词:沙尘、尘埃、尘土
反义词:舒适、干净、整洁
希望这个简短的解释对你有所帮助!若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百里君悲健边僻草帽昌箓谄躁赤斧池鱼之虑刺柴麤缪灯漏电唱机兜囊蕃落阜货高粱狗豨贵敬掴搭古艺红带弘休怀仰画事酒材捐监鞠拱拘究肎构寮吏刘三姐忙不择价慢令闷捱捱密记明处拈花弄月佞险暖丝醅醁顷年清悬其鱼羣萌人力车时服施施而行十洋锦手民守势蒜脑藷缩紧桃腮柳眼天籙遗秉文牍五家无纪律嚣譊鞋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