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言迟疑不决。《南史·王晏传》:“时 明帝 形势已布,而莫敢先言, 萧諶 兄弟握兵权,迟疑未决, 晏 频三夜微步诣 諶 议,时人以此窥之。”《三国演义》第三十回:“﹝ 曹操 ﹞意欲弃 官渡 退回 许昌 ,迟疑未决,乃作书遣人赴 许昌 问 荀彧 。” 清 李渔 《巧团圆·议赘》:“其所以迟疑未决者,只为要把两桩事情合成一件,所以慎而又慎。”
“迟疑未决”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拆解如下:
1. 词义解析
2. 使用场景
3. 情感色彩
4. 相关词汇
示例:
“公司收购案因股东们对风险预估存在分歧,至今仍迟疑未决。”
(此语境中既体现决策过程的反复权衡,也暗示拖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迟疑未决指的是在做决策或者行动时出现犹豫、不果断的状态。当面对选择或者决定时,人们往往需要一段时间进行思考、权衡利弊,而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迟迟无法做出决断的情况。
迟疑未决的拆分部首和笔画为辶(辵)与疒,部首辶表示“走”的意思,疒(疔)则是一个字的偏旁部首。根据笔画计算,迟疑未决有23个笔画,其中迟有10个笔画,疔有7个笔画,未有6个笔画。总体来说,字形较为复杂。
这个词来源于古代汉语,迟指的是时间晚、推迟,疔指的是疾病和疮痈。通过结合这两个意思,形成了迟疔,表示的是一种犹豫不决的状态。在繁体字中,迟疔仍然被保留,并保持着相同的意思。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迟疔的字形略有不同。迟字的早期写法是辰,表示月望一天(日月辰星),后来加入了人字旁演变为止(古代指示剩余时间的符号),再加上走的意思形成了辶,最终形成了迟字。疔的早期写法是疒,原字本义为疾病,而后演变成了有病的意思,最终形成了疔字。
以下是迟疆未决在句中的使用例句:
1. 他面对着两个机会,迟疑未决,无法做出决定。
2. 这个问题困扰了他许久,他一直迟疑未决。
3. 在关键时刻,迟疑未决的行为可能会错失良机。
迟疑未决的近义词包括犹豫、优柔寡断、疑虑不决等。反义词则包括果断、坚决、毫不犹豫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