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貍德的意思、貍德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貍德的解释

指猫的习性,谓其贪饱。《庄子·徐无鬼》“尝语君,吾相狗也。下之质执饱而止,是狸德也” 俞樾 《诸子平议·庄子三》:“按《广雅·释兽》:‘貍,猫也。’猫之捕鼠,饱而止矣,故曰‘是貍德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貍德"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现代汉语中已极少使用,其核心含义指狸猫(或狐狸)的习性特征,后引申为比喻人贪得无厌的本性。具体释义如下:

一、字面本义与核心出处 "貍德"最早且最权威的记载见于道家经典《庄子·徐无鬼》。原文记载了魏国隐士徐无鬼与魏武侯的对话,徐无鬼用相马术比喻治国之道时提到:

“尝语君,吾相狗也。下之质,执饱而止,是狸德也;中之质,若视日;上之质,若亡其一。” 此处,“执饱而止,是狸德也”明确指出,“貍德”指的是狸猫(或狐狸)捕食只为填饱肚子、满足基本欲望的本性。庄子以此比喻人最低层次的追求——仅满足口腹之欲,目光短浅,缺乏更高远的志向。

二、引申义与文化内涵 基于《庄子》的典故,“貍德”在后世的使用中衍生出更广泛的贬义:

  1. 贪得无厌,目光短浅: 指像狸猫一样,只知攫取眼前利益,贪图口腹之欲或物质享受,缺乏节制和长远眼光。
  2. 满足于低级欲望: 形容人沉溺于感官满足或低级趣味,不思进取,境界不高。
  3. 狡黠自私: 结合狸猫/狐狸在传统文化中常有的狡猾形象,“貍德”有时也隐含了为满足私欲而不择手段的意味。

三、现代理解与使用 在现代汉语中,“貍德”作为一个独立的词汇已基本消亡,仅存于对《庄子》等古籍的研究、引用或成语典故中。其含义主要通过《庄子》原文的解读得以保留和传播,是理解道家批判物欲、追求精神超越思想的一个具体例证。

权威参考来源:

  1. 《庄子·徐无鬼》: 该词最原始、最权威的出处,奠定了其基本含义。可参考中华书局或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庄子》校注本。
  2. 《汉语大词典》: 对“貍德”的词条解释明确引用《庄子》原文,释义为“谓贪如狸德”。(《汉语大词典》编纂处. 汉语大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1994.)

网络扩展解释

“貍德”是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及出处可通过以下要点解析:

  1. 基本释义
    指猫贪吃饱即止的习性()。出自《庄子·徐无鬼》:“下之质执饱而止,是狸德也。”此处“貍”通“猫”,而非狐狸。

  2. 文献注释
    清代学者俞樾在《诸子平议·庄子三》中引用《广雅·释兽》“貍,猫也”,指出猫捕鼠时饱食即停,故用“貍德”形容满足于温饱的特性()。

  3. 常见误解
    部分资料误将“貍德”解释为“狐狸之性”,实为混淆了“貍”的古今异义。在《庄子》语境中,“貍”特指猫()。

  4. 哲学延伸
    庄子以此比喻低层次追求,与“犬德”(忠诚守护)形成对照,暗含对仅满足物欲之人的批判。

提示:若需深度考据,建议查阅《庄子》原典及俞樾《诸子平议》。

别人正在浏览...

奔走之友濒危波斯眼常起居地理先生冬温夏清反包围疯气傅予副着高谈虚论槅子门古涩寒汀好消息黄蒿嗟咨敬小慎微拘曲诳丐款计了事凌掩流酥漓湘买驩忙忙碌碌茅菅蒙漠棉花套子内胎弄瓦之喜平陂贫化钦服亲桑穷閈荣命杀伐决断山居秋暝善男信女射柳生降十钻数课私淑夙本遂往飧粥腾声飞实藤条听勘徒劳无功乌合遐尔闻名乡试年险忮谐比谢笔锡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