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大势至的意思、大势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大势至的解释

佛教菩萨名。梵语Mahāsthāma-prāpta的意译,又译“得大势”。阿弥陀佛右胁侍,与阿弥陀佛及左胁侍观音合称“西方三圣”。《观无量寿经》:“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离三涂,得无上力,是故号此菩萨名大势至。”亦省称“ 大势 ”。 隋炀帝 《皇太子敬灵龛文》:“顷来留瑞,久现弥陀。踵武观音,连衡大势。”参阅《翻译名义集·菩萨别名》。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大势至是佛教术语,为梵语“Mahāsthāmaprāpta”的意译,音译“摩诃那钵”,是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右胁侍菩萨,与左胁侍观世音菩萨并称“西方三圣”。其名号含义及释义如下:


一、字义解析

  1. “大势”

    指菩萨具足大威德、大势力,能遍至十方世界广度众生,破除一切障碍。《思益梵天所问经》载:“我投足之处,震动三千大千世界及魔宫殿,故名大势至。”

    引申义:象征其智慧光明普照众生,威势不可阻挡。

  2. “至”

    意为“到达”“遍至”,强调其愿力遍及一切时空,无所不达。《悲华经》称其“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离三途(地狱、饿鬼、畜生),得无上力,号曰大势至。”


二、宗教内涵

  1. 象征意义

    大势至菩萨代表“智慧”,与观世音菩萨的“慈悲”相辅相成,共同辅助阿弥陀佛接引众生往生净土。其头顶宝瓶盛装智慧光明,以光摄受众生。

  2. 修行法门

    据《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其专修念佛法门,主张“都摄六根,净念相继”,通过专注念佛证得圆通,为净土宗核心经典依据。


三、文化溯源

大势至信仰最早见于汉译佛经。三国时期支谦译《佛说维摩诘经》已提及“得大势菩萨”(即大势至),唐代玄奘《大唐西域记》记载印度僧众对其崇奉。汉传佛教寺院中,其形象多持莲花或宝瓶,与观音、阿弥陀佛共塑于净土宗道场。


参考文献

说明:因古籍原典无直接可访问的现代网络链接,建议查阅《大正新修大藏经》或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数据库获取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

“大势至”是佛教中的重要概念,具体释义如下:

基本释义

宗教地位

大势至菩萨为“西方三圣”之一,是阿弥陀佛的右胁侍,与左胁侍观音菩萨共同辅佐阿弥陀佛,象征智慧与慈悲的圆满结合()。在净土宗信仰中,三圣代表极乐世界的核心教化力量()。

象征意义

经典出处

文化影响

在汉传佛教中,大势至菩萨常与观音并称,民间信仰中多祈求其智慧加持,如学习、抉择等场景()。

如需更深入解读,可参考《观无量寿经》或《坛经》相关章节。

别人正在浏览...

奥气败撮鸟摆铺鲍家姑边梢驳乱不是处不相放残热赤铜粗茶淡饭寸缕弹铗鵰弧琱盘分期改邪归正感发更其关聚故地鼓脑争头聒扰好动豪女滑动摩擦潢池滑泥扬波花绍江海酱齐僵桃代李佳偶谨讷矜赏谨守戟支赖事吏巾流淌陋目緑线蚂蚁搬泰山梅花拳阙忘群众组织申叙素褐沓集剔齿櫼听会同业相仇托法蛙蟆胜负翁翁无下向平乡请鲜耀奚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