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纳诲的意思、纳诲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纳诲的解释

进献善言。《书·说命上》:“命之曰,朝夕纳诲,以辅台德。” 孔 传:“言当纳諫诲直辞,以辅我德。” 蔡沉 集传:“朝夕纳诲者,无时不进善言也。”《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必有三老五更,以崇至敬,乞言纳诲,著在惇史。” 唐 元稹 《萧俛等加勋制》:“王功曰勋,兹用报汝,尚克纳诲,毋忘协心。”《明史·张居正传》:“先生有师保之责,与诸臣异。其为我朝夕纳诲,以辅台德,用终先帝凭几之谊。”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纳诲”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解释

拼音:nà huì
核心含义:指“进献善言”,即主动向他人(通常指上级或尊者)提出有益的建议或劝告。该词源自《尚书·说命上》:“朝夕纳诲,以辅台德”,强调通过谏言辅助德行提升。

二、词源与结构

  1. 字义拆分:
    • 纳:本义为“接受、采纳”,但在“纳诲”中引申为“进献”。
    • 诲:意为“教导、教诲”,此处指有益的言论。
  2. 语境延伸:部分资料(如、4)将“纳诲”解释为“接受教诲并吸收”,但此用法较为少见,需结合具体文本判断。

三、用法与例句

四、注意事项

如需进一步探究古籍原文或不同释义的语境,可参考《尚书》《三国志》等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纳诲的意思

纳诲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将知识、智慧传授给别人,使其受益。

拆分部首和笔画

纳诲的部首是线(xiàn),总笔画为14画。

来源

纳诲一词来源于古代的典籍《庄子》。其中有一则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位名叫纳诲者的智者,他以慷慨传授智慧为乐。

繁体

纳诲的繁体字为「納訢」。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纳诲的写法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在篆书中,纳诲被写为「訥^訢」。

例句

1. 他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学者,常将自己的知识纳诲给年轻人。

2. 曾经有一位教师,他用心纳诲每一位学生,使他们受益匪浅。

组词

纳诲没有常见的构词法,因此没有常用的组词形式。

近义词

启迪、传授、教导。

反义词

扣留、保留、隐匿。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