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巴托的意思、乌兰巴托的详细解释
乌兰巴托的解释
蒙古首都和最大城市。人口62万(1995年)。1639年建城。蒙语意为“红色英雄城”。全国大部分工业集中于此。有铁路、航空线同中国、俄罗斯相通。公路通往全国各地。有高等学府、科学院、电视中心和喇嘛寺院。
词语分解
- 乌的解释 乌 (烏) ū 指“乌鸦”:乌白马角(喻不可能实现的事情)。乌飞兔走(喻日往月来,时间流逝)。乌合之众。 黑色的:乌亮。乌云。 无,没有:化为乌有。 文言疑问词,哪,何:乌足道哉? 古同“呜”,呜乎。
- 托的解释 托 ō 用手掌承着东西:两手托着下巴。 陪衬,铺垫:衬托。烘托。 承着器物的东西:托盘。 寄,暂放:托身;托迹(均指遁居深山寄身于世外,以逃避世事)。 请别人代办:委托。拜托。嘱托。 借故推委或躲闪:
网络扩展解释
乌兰巴托(Улаанбаатар)是蒙古国首都,其名称在蒙古语中意为“红色英雄城”。以下从词源、历史演变和城市现状三方面详细解释:
一、词源含义
- “乌兰”(Улаан)在蒙古语中意为“红色”,象征革命与英雄主义;“巴托”(баатар)意为“英雄”。该名称源于1924年蒙古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将原名“库伦”改为现名,以纪念革命胜利和民族独立。
二、历史演变
- 早期名称
始建于1639年,最初作为蒙古喀尔喀部活佛哲布尊丹巴的驻锡地,称“敖尔告”(意为“宫殿”),后因游牧特性位置不固定。
- 库伦时期
1778年清朝在此设城防,定名“库伦”(意为“大寺院”或“围栏圈起的草场”),逐渐发展为宗教与商业中心。
- 现代更名
1924年蒙古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正式更名为“乌兰巴托”,并确立为首都,赋予其政治象征意义。
三、城市现状
- 人口与地位:截至2013年,常住人口约131.9万,占全国三分之一以上,其中74%为年轻人,是全球最年轻的城市之一。
- 地理特征:位于蒙古高原中部,图拉河畔,面积4704平方公里,南北群山环绕,东西为草原,属大陆性气候。
- 经济文化:全国政治、经济、交通中心,拥有成吉思汗广场等标志性景观,融合草原传统与现代都市风貌。
补充:乌兰巴托还流传着“牧羊人与狼变姑娘”的传说(),增添了神秘色彩。如需了解更多历史细节或旅游信息,可查阅权威来源如搜狗百科、海拉尔区政府官网等。
网络扩展解释二
乌兰巴托
乌兰巴托是蒙古国的首都,位于该国北部,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乌兰巴托一词由蒙古语音译而来。
拆分部首和笔画
乌兰巴托的拆分部首为:“乙”、“巳”,总共有11画。
来源
乌兰巴托一词的来源是蒙古语“Улаанбаатар”(Улаан - 红色,баатар - 英雄),意为“红色英雄”。
繁体
乌兰巴托的繁体写法为烏蘭巴托。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时候,乌兰巴托的汉字写法为乌兰巴陀,其中“陀”为佛教义词,表示“佛陀”。
例句
我计划明年去乌兰巴托旅行。
组词
乌兰巴托会议、乌兰巴托市
近义词
乌兰巴托的近义词有乌兰巴雅尔、乌兰巴。
反义词
乌兰巴托的反义词没有明确的对立词。
别人正在浏览...
悲惨世界扁扁变色镜抄总儿疢痗驰声走誉初级社黜落淳精戴日戴斗得救灯窗豆腐脑儿法兰克王国旛胜风电拱极过儿航空港话差讙呶卉醴嫁出门的女,泼出门的水江汉椒栢酒戒护脊伦金珰久利睽忤憭解六莹栗玉花龙芽草銮和谬爱陌上儿庀材企而望归人命危浅日产赡学神怀师郎失落感厮觑宿卧天理昭然童山濯濯通驿桶子挽道忘身唯心论问心无愧无面馎饦象声词小胡子孝行邪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