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庄子·徐无鬼》:“ 郢 人堊慢其鼻端,若蝇翼,使 匠石 斲之。 匠石 运斤成风,听而斲之,尽堊而鼻不伤, 郢 人立不失容。 宋元君 闻之,召 匠石 曰:‘尝试为寡人为之。’ 匠石 曰:‘臣则尝能斲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成玄英 疏:“质,对也。 匠石 虽巧,必须不动之质。”后因以“匠质”指知己友人。 王闿运 《丁文诚诔》:“未五旬而告终,何匠质之独存。”
“匠质”是一个源自《庄子·徐无鬼》的典故,其含义需结合古典文献和现代引申义来理解:
原典含义
原指合作默契的知己或不可或缺的伙伴。故事中,匠石能用斧头削去郢人鼻尖的薄泥而不伤其鼻,但匠石强调“臣之质死久矣”,即失去郢人这位配合者后,技艺无法施展。此处的“质”指搭档或对象,引申为知己友人。
现代引申义
部分现代解释将“匠质”理解为工艺精湛、精益求精的品质,强调匠人精神与物品的高超制作水平。这种用法可能源于对“匠”字(工匠)和“质”字(质量)的拆分理解。
使用注意
示例:王闿运《丁文诚诔》中“何匠质之独存”即指逝者与自己的知己关系。
《匠质》是一个词语,它指的是精湛的工艺和杰出的品质。它体现了工匠精神和对完美的追求。
《匠质》的构成部分是“匚”和“质”。其中,“匚”是字的上部分,表示物体的外形;“质”则表示物体的质量和特性。这两个部首构成了《匠质》这个词。
《匠质》共有8个笔画,非常简洁,使得整个字形整齐划一,给人以简洁大方的感觉。
《匠质》一词源自于汉语,是中国文化中关于工匠精神和品质追求的体现。它的繁体字形为「匠質」,繁体字形更加繁琐,但仍能保持词义的完整。
在古代,匠质的写法也有所不同。具体而言,「匠」的上部分写作「工」,下部分写作「斤」,「质」的上部分写作「貝」,下部分则与现代相同。这种古代写法也能够准确描述出《匠质》的含义。
1. 这家手工艺品店的产品真是匠质精湛,无论是材料选择还是工艺细节,都体现了工匠的用心。
2. 那位工艺师经过多年的修炼,终于做出了这件匠质之作。
组词:匠心、质量、品质、工艺、技艺。
近义词:工艺精湛、制作精良、精细制作。
反义词:粗制滥造、劣质、低劣工艺。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