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刻覈的意思、刻覈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刻覈的解释

亦作“ 刻核 ”。苛刻。《南史·恩倖传·吕文显》:“ 文显 临事以刻覈被知。” 宋 苏轼 《省试策问》之三:“凡省冗官八百员,吏千四百员,民以少紓,而上下相安,无刻核之怨。” 清 秦笃辉 《平书·文艺篇上》:“閲书之道在於恕,不恕则刻覈锻鍊之患生。” 金一 《文学观》:“夫谓语必已造,事不古同,诚不免以刻覈待古人。”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刻覈”为汉语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字形与历史用例两方面解析:

  1. 字义分解

    “刻”本义指雕镂,引申为苛刻、严酷,《说文解字》释为“镂也,从刀亥声”。

    “覈”通“核”,原指果核,后衍生出查实、严苛之意,《康熙字典》注“覈与核通,考事得实也”。

  2. 词义内涵

    二字组合后,“刻覈”形容为人处世或处理事务时过分严苛、不近人情的状态,如清代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中“性刻覈,少可多怪”即指性格挑剔严酷。

  3. 文献用例

    该词多现于明清文献,明代张自烈《正字通》评注:“刻覈者,苛细之谓也”,强调其含贬义色彩,暗含对过度苛责行为的批判。

  4. 现代使用建议

    当代语境中建议优先使用“刻核”作为规范写法,《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未收录“刻覈”词条,但可通过分析构词法理解其语义。

网络扩展解释

“刻覈”是一个汉语词汇,读作kè hé,与“刻核”通用,主要含义为苛刻,指待人处事过于严厉、不宽容。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含义


2.古籍例证


3.书写形式


4.使用建议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南史》等原始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骜蹇百锾便车避辟不祥之兆不自料谗贷搀拽乘槎搊飕疮巨衅深旦种暮成导演點瑟独峯牛二宫冯恃赶面狗口里生不出象牙辜恩负义珪瓒划劙还珠合浦汇聚胡诌兼并茧子家贼难防届期鸡栖凤巢酒价忌烟拘钤狼歌历营露原形弥补名卿巨公谋臣如雨木谷牌匣潜遁幽抑气茂穷咽齐心戮力绮衣山鹊烧盘鼪鼠似水如鱼十旬水瓶颓阘握手无吊误工无写闲离枵枵下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