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敕使的意思、敕使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敕使的解释

皇帝的使者。《晋书·何无忌传》:“ 无忌 伪著传詔服,称敕使,城中无敢动者。” 宋 王谠 《唐语林·自新》:“﹝ 田神功 ﹞见 李光弼 与敕使打毬,闻判官 张傪 至, 光弼 答拜。” 明 沉鲸 《双珠记·奏议颁赦》:“七夕良宵,斗化为人混俗嚣,闻见传宣敕使,倐尔潜踪,雾散云消。”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敕使"是古代中国职官制度中的特定称谓,指代奉皇帝敕令出使的官员。该词由"敕"与"使"复合构成,"敕"即帝王诏令,《说文解字》释为"诫敕也,从攴束声";"使"则指受命执行事务的官员,《周礼》载"六官之属,各有其使"。

根据《汉语大词典》记载,敕使特指"奉帝王敕命传达政令的使者",其职能包括:①传达诏书敕令,如《旧唐书·职官志》所述"凡敕使出入,皆禀受节度";②监察地方政务,唐代《通典》记载"巡察使以六条察州县";③主持特殊仪典,《宋史·礼志》载"郊祀前遣敕使告天地宗庙"。

该官职具有三个显著特征:其一,直接对皇帝负责,《唐会要》明确"敕使所至,如朕亲临";其二,持节为凭信,《汉官仪》云"使节以竹为之,柄长八尺";其三,事毕复命,《资治通鉴》胡三省注曰"凡敕使皆事讫还奏"。

在历史演变中,汉代称"绣衣直指",魏晋称"台使",至唐代形成制度化的"观风俗使""黜陟使"等敕使体系。宋代以后随着中央集权强化,逐渐演变为临时差遣的"钦差大臣"制度。

网络扩展解释

“敕使”是古代中国对皇帝特派使者的专称,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方面详细解析:

一、基本含义

“敕使”指奉皇帝诏令行事的使者,代表帝王传达政令或执行特定任务。这一概念由“敕”(帝王命令)与“使”(派遣人员)组合而成,强调其官方授权的权威性。

二、历史用例

  1. 《晋书》记载:何无忌曾假扮敕使,凭借诏令服震慑城中守卫();
  2. 唐代文献:敕使常参与重要政务,如《无双传》提到通过敕使联络官员处理案件()。

三、职能特点

四、现代引申

该词在现代语境中可指代政府派遣的官方代表团,或具有强制力的行政命令()。

“敕使”作为皇权延伸的象征,体现了古代中国中央集权的统治模式。其核心特征为皇权直接授权,常见于历史文献中的政治、司法场景。若需查阅具体古籍案例,可参考、5、7的原文引述。

别人正在浏览...

暴熭壁龛不敢高攀沧茫长褂冲寒纯悫大匠丹枢底账陡恁兑准蠹民梗政峨冕奉己轧空搆逆鹤脑侧怀玉花酒宦家嘉福角目进本忌胜酒阑人散决囊考识哭丧棍袴筒老行尊羸卒镰尾连珠合璧鬣刺临别赠言麦饘眇绵鸣风树默想娘老子牛矶攀桂偏箱车辟寒香披甲扑粉旗满穹官穹环赏附生拉硬拽矢锋释嫉士敏土驷之过蠙天宜廷理头晕眼花蚊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