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仇由的意思、仇由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仇由的解释

亦作“ 仇犹 ”。亦作“ 仇繇 ”。 春秋 时国名。故地在今 山西 孟县 东北。《韩非子·说林下》:“ 智伯 将伐 仇由 ,而道难不通。”《淮南子·精神训》:“夫 仇由 贪大钟之赂而亡其国。” 高诱 注:“ 仇由 ,近 晋 之狄国也。”《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 知伯 之伐 仇犹 ,遗之广车。” 裴骃 集解:“ 许慎 曰:‘ 仇犹 ,夷狄之国。’《战国策》曰:‘ 智伯 欲伐 仇犹 ,遗之大鐘,载之广车。’”《通志略·氏族略二》:“ 韩子 云: 仇吾国 为 智伯 所灭,因氏焉。或作 仇繇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仇由(亦作“仇繇”“仇犹”)是汉语词典中收录的古代国名与地名名词,特指春秋时期位于中国北方的一个小型诸侯国。其释义及背景如下:

一、基本释义

据《汉语大词典》释义,仇由是春秋时期白狄分支建立的小国,地理位置在今山西省盂县一带。该国后被晋国智伯(荀瑶)所灭,其历史事件因“断毂”典故而载入典籍。

二、历史背景与地理位置

  1. 建国与族属

    仇由属白狄族政权,活跃于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都城位于今山西盂县东北部。其疆域毗邻晋国,因地处太行山险隘,易守难攻。

  2. 灭亡事件

    据《战国策》《韩非子》等记载,晋国权臣智伯欲伐仇由,但因道路险阻难以行军。遂假意赠其大钟,仇由国君为运钟而修宽道路,反使晋军乘机入侵,终致亡国。此事件衍生成语“智伯伐仇由”,喻指因小利失大局。

三、文化影响与典故

“仇由”一词因“断毂”典故成为古代谋略文化的典型符号。如《韩非子·说林下》载:“智伯将袭仇由,遗之以广车。”后世常用此典警示贪利致祸,凸显其历史象征意义。

四、读音与字形


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2020年.
  2. 《战国策·西周策》,上海古籍出版社.
  3. 《韩非子集解》,中华书局.
  4. 《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仇由”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国,其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仇由(拼音:chóu yóu),亦写作“仇犹”“仇繇”,是春秋时期位于今山西省盂县东北的狄族小国。

二、历史背景

  1. 地理位置
    位于晋国边境(今山西盂县境内),属于白狄的一支。
  2. 灭亡事件
    据《韩非子》记载,晋国大夫智伯以赠送大钟为名,诱使仇由开辟道路,最终灭其国。此事也见于《淮南子》,称仇由因贪图财赂而亡。

三、相关典故

四、补充说明

如需更完整的历史细节,可参考《韩非子·说林下》《淮南子·精神训》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案责白人便时毕亲布帆无恙趁势大陆漂移说大院点歌丁産盯矃顶收定向培育饭庄飞洒讽诫附缠幞头根干蛤仔宦场慌不择路瓠子江壖见会胶卷结帨芥子须弥金翅擘海金狄鸠敛旧匹击筑人刊登炕梢看笑话蜡诏敛影逃形猎夫吕翁履新冥行擿埴内道场期合秦望碑秋风深博说破嘴驷马高门索尽枯肠泰孃天廕贴合贴就托公报私无涓无往不利仙长相篮邪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