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飞洒的意思、飞洒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飞洒的解释

(1).飘散洒落。 南朝 宋 谢惠连 《雪赋》:“联翩飞洒,徘徊委积。” 冰心 《最后的安息》:“只有微尘似的雨点,不住的飞洒。”

(2).特指 明 清 地主勾结官府,将田地赋税化整为零,分洒到其他农户的田地上,以逃避赋税的一种手段。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三》:“若钱粮作弊飞洒各区,则是家至户到,无不受其荼毒。”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刘夫人》:“谋同飞洒,不令主知。”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四六章:“不知啥时候起就将别人的八分地钱粮飞洒到这三亩地上。”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飞洒”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以下两层核心含义:

一、本义:形容飘散、洒落的动态

  1. 基本释义
    指液体、颗粒或物体迅速而有力地散落、喷溅,常用于描绘自然现象或动态场景。例如:
    • 南朝宋诗人谢惠连在《雪赋》中写道:“联翩飞洒,徘徊委积”,形容雪花纷扬洒落的景象。
    • 冰心在《最后的安息》中描述雨点“如微尘般飞洒”,展现细腻的动态画面。

二、引申义:明清赋税制度的特殊用法

  1. 历史背景下的引申义
    在明清时期,“飞洒”指地主勾结官府,将田地赋税分摊到其他农户名下的逃税手段。具体表现为:
    • 操作方式:将赋税“化整为零”,分散至无关联农户的田产记录中,以减轻或逃避税负。
    • 社会影响:这一行为导致普通农户税负加重,加剧贫富矛盾。例如明代文献《四友斋丛说》提到“飞洒各区,家至户到受其荼毒”。

参考资料说明

以上解释综合了古代文献、现代文学及历史背景分析,可进一步查阅《雪赋》《四友斋丛说》等原始文献或相关史学论著以获取更完整信息。

网络扩展解释二

飞洒(fēi sǎ)是指物体或液体受力向外迅速散开或散落的动作。该词的拆分部首是“飞”和“洒”,其中“飞”的部首是“飞”,“洒”的部首是“氵”。它的笔画数分别为“8”和“9”。《飞洒》一词源自于汉语,是一个动词短语。 在繁体字中,飞洒的写法和简体字基本相同。 在古时候,汉字“飞洒”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但意思相近。然而,由于篇幅限制,无法一一列举古代汉字的写法。 以下是几个例句: 1. 风把花瓣吹得飞洒了一地。 2. 她把手中的礼花往天空飞洒。 3. 他一阵大笑,酒水从杯子里飞洒出来。 一些和“飞洒”相关的组词有:飞溅、飞扬、洒脱等。 近义词:散落、分散、四散 反义词:集结、聚集、聚拢 希望以上回答能够满足您的需求。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