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八仙之一的 吕洞宾 。 宋 洪迈 《夷坚乙志·望仙岩》:“道人腾至巖上,端坐含笑, 俊 望之,如在云霄……后还家,与妻子别,告人云:‘此 吕翁 也。’” 宋 洪迈 《夷坚志补·杜家园道人》:“ 杜 饮罢,戏言:‘此瓶有酒几何,而斟之未竭?公莫是 吕洞宾 先生否?’道人曰:‘君又不曾见 吕翁 ,云云何也?’”
(2).指 周 的开国功臣 吕尚 。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辨误三》:“ 豫章 《渔父》诗:‘ 范蠡 归来思狡兔, 吕翁 何意兆非熊。’”
“吕翁”一词在历史文献和文学作品中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
吕洞宾(八仙之一)
宋代洪迈的《夷坚乙志·望仙岩》等文献记载,吕翁常被用来指代道教八仙之一的吕洞宾。例如,有故事描述道人显灵后,旁人惊叹“此吕翁也”,暗示其身份为吕洞宾。
吕尚(姜子牙,周朝开国功臣)
宋代吴曾的《能改斋漫录》中,将吕翁与吕尚(姜子牙)关联,如诗句“吕翁何意兆非熊”引用了姜子牙遇周文王的典故。
唐代传奇小说《枕中记》(沈既济著)中,吕翁是引导主角卢生经历“黄粱一梦”的关键人物。故事中,他通过幻术让卢生领悟人生虚幻,这一形象可能被后人附会为吕洞宾,但原文未明确其身份。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夷坚志》《枕中记》等原始文献。
吕翁是一个汉字词,它可作为名词来使用。它的意思是指生活在山中的老人,尤其指那些修道修炼的隐士。吕翁也有时候可以表示对同样的修炼者或隐士的尊称。
吕翁的部首是口和羽,它的总共由18个笔画组成。
吕翁最早来源于古代汉语,代表着那些隐居山中、追求修道境界的人。吕翁的繁体字是呂翁。
在古代,吕翁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在商周时期的金文中,它的形状更加简单,只有4个笔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吕翁的字形逐渐演变成如今的形状。
1. 他像一个吕翁,住在山里修道。
2. 这位吕翁的修行经验非常丰富,我们可以向他请教。
吕翁可以和其他汉字组成一些词语,如:
1. 吕翁庵:指吕翁修炼的庵堂或居所。
2. 吕翁山:指吕翁所居住或修行的山脉。
1. 隐士:指远离尘世、深居简出的人。
2. 仙人:指修炼有成,获得长生不老、神仙之境的人。
1. 尘世人:指在尘世中生活,追求物质享受等世俗事物的人。
2. 俗人:指热衷于世俗利益和追求的人,相对于修行者来说。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