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边地。 唐 陶翰 《赠房侍御》诗:“浩荡临海曲,迢遥济江壖。” 唐 康骈 《剧谈录·潘将军失珠》:“﹝ 潘将军 ﹞常乘舟射利,因泊江壖。” 明 唐顺之 《常熟县二烈祠记》:“其夫以覊旅浮寄江壖,非有可以豫藉之势,环而指者皆兇人之党也。” 清 王晫 《今世说·捷悟》:“ 胡 出已暮,至江壖,适有人跣足立星露中。”
“江壖”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该词在古籍中多次出现,例如: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剧谈录》《赠房侍御》等文献原文。
《江壖》是指以垒土、石块等修筑的围堰,用于拦截江河流水和堆积淤泥沙,用以调整水位和保护沿江地区的一种工程构筑物。
《江壖》的拆分部首为“水”和“土”,拆分后的部首分别为“氵”和“土”。涉及的总笔画数为12画。
《江壖》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至古代汉语,其中“江”指的是大江、河流,而“壖”则指的是堤坝、围堰。繁体字“江壖”在简体字中则写作“江坝”。
在古代汉字中,表示“江壖”的字词常常以象形字或指事字的形式出现。例如,“江”字是象形字,表示江河的形状,而“壖”则是指事字,表示修筑堤坝的工程。
1. 沿着江壖行进,可以看到修建工程正在进行中。
2. 这座江壖的建设,为当地农田灌溉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1. 江河:指较大的水流,如长江、黄河。
2. 壖坝:指修建的堤坝,通常用来抵御水流侵袭。
3. 水工:指从事水利工程设计、施工及管理的人员。
1. 堤坝:指修建在河流、湖泊等水体中,用来抵御水流侵袭,保护沿岸地区的工程构筑物。
2. 堰坝:指修建在河流中,用来拦截水流和调整水位的工程构筑物。
开放、通畅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