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借寇的意思、借寇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借寇的解释

《后汉书·寇恂传》载 恂 曾为 颍川 太守,颇著政绩,后离任。 建武 七年 光武帝 南征 隗嚣 , 恂 从行至 颍川 ,百姓遮道谓 光武 曰:“愿从陛下復借 寇君 一年。”后因以“借寇”为地方上挽留官吏的典故。 南朝 梁 何逊 《哭吴兴柳恽》诗:“霞区两借 寇 , 贪泉 一举巵。” 明 张居正 《赠袁太守入觐奏绩序》:“余不佞,谨述公治郡状,并致其借 寇 之意,敢以告於銓衡。”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借寇"是汉语中一个典故性词汇,典出《后汉书·寇恂传》。该词原指东汉名臣寇恂深得民心,百姓向朝廷请求延长其任期的事件。建武七年(公元31年),寇恂调任执金吾时,颍川百姓拦道请愿"愿从陛下复借寇君一年",后演化为称颂贤官良吏受民爱戴的典故。

在语义流变中,"借寇"形成两层引申含义:其一指百姓自发挽留贤能官吏,如《佩文韵府》载"借寇之请,乃黎庶之诚";其二喻指官员德政惠民,如宋代王禹偁《小畜集》云"欲借寇公治郡才"。明清时期该词逐渐凝固定型,被《汉语大词典》收录为"借寇恂"的简称,定义为"地方挽留官吏的典故"。

现代汉语使用中,"借寇"多用于历史研究及文学创作领域。例如在《中国古代官制辞典》中,该词作为古代吏治文化的重要案例被详细阐释。需要注意的是,其应用范畴具有明确的文史专业性,不宜泛化用于现代行政语境。

网络扩展解释

“借寇”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历史文献中存在细微差异,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解释:

一、基本含义

该成语的核心含义源自东汉典故,指百姓挽留贤能官吏的行为。典故出自《后汉书·寇恂传》:寇恂任颍川太守时政绩卓著,离任后当地盗贼再起。建武七年,光武帝南征途经颍川,百姓拦道请求“愿从陛下复借寇君一年”,希望朝廷再让寇恂治理此地一年。

二、语义演化

  1. 原始典故:特指挽留清官(如南朝梁何逊诗句"霞区两借寇")
  2. 引申含义:部分文献(如查字典)将其扩展为"借助外力对抗内部矛盾",但这种用法在权威典籍中较少见

三、使用场景

四、注意辨析

需区分两种解释的适用场景:

该成语的权威解释以《后汉书》典故为核心,建议在正式文献中使用时优先采用原始语义。如需了解更多用例,可查阅《汉语成语大词典》相关条目。

别人正在浏览...

百花生日白蠒乌丝班姬辞辇包袱皮儿鄙讷畅发朝省吃饭处词价欑集断送镀层風塵之警奋武高户槁窳挂件馆东顾惮骨立沽誉买直还笏哈密瓜滑乱户侧匠思近着颏颊宽饮稂秕六尺马面红面赤茗糜南蛮子捏定盘鼓槃辟盘迂泙濞朴椽破怀泼凶凶漆黑缺一不可如影随形失魂胆手分属统思想抛锚随珠和璧躺尸通津橦橦投亲威宝慰辑文策无名异舞榭歌楼五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