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间岁”。亦作“闲岁”。隔一年。《汉书·西南夷传》:“后间岁, 武都 氐人 反,遣执金吾 马适建 、 龙頟侯 韩增 与大鸿臚 广明 将兵击之。”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刑部·热审之始》:“上乃亲閲狱囚,决遣五百七人,然犹间岁一行。至 孝宗 登极,始令遇夏月,凡监犯可矜疑者,俱上闻减等。”《清史稿·礼志十》:“故事, 琉球 间岁一贡,至( 道光 )十九年,詔改四年为期。”
亦作“间岁”。亦作“闲岁”。空闲的岁月。
“闲岁”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不同文献和用法进行综合解析:
传统释义(源于古籍)
读音为xián suì,原意指“隔一年”,常见于历史文献中。例如《汉书·西南夷传》记载“后间岁”,即指隔一年后发生的事件。此处的“闲岁”与“间岁”为通假用法,属于古代汉语中的时间表述。
现代引申义(部分现代语境)
部分现代词典(如)将“闲岁”解释为“悠闲的岁月”,形容生活安逸、无忧无虑的时光,例如退休后或度假时的状态。但需注意,这种用法在古籍中未明确出现,可能是基于字面义的现代引申。
古籍用例
如明代沈德符《野获编》提到“间岁一行”,意为隔年执行一次制度;《清史稿》中“琉球间岁一贡”亦指隔年进贡的惯例。
现代语境争议
中的例句“守着佛前香火,过着安闲岁月”将“闲岁”与“安闲”关联,但此处的“安闲岁月”更偏向短语组合,非传统固定词汇的用法。因此,“悠闲岁月”是否为“闲岁”的规范释义尚存疑,需谨慎使用。
建议参考《汉语大词典》或权威古籍注解进一步确认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闲岁》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安宁、平静、安定的岁月。
《闲岁》的部首是阝(阜),它由5个笔画组成。
《闲岁》来源于《左传·宣公十五年》:“于是国人乐其间久矣,是谓闲岁。”这句话形容当时国家处于安定和平的状态。
《闲岁》的繁体字是「閑歲」。
《闲岁》在古代汉字中的写作形式有些差异,例如「閒歳」、「閑歳」等。
他过着闲岁的生活,不再为俗世的纷扰所困扰。
闲暇、岁月静好
安逸、宁静
动荡、忙碌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