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亦作“ 伏菟 ”。隐伏或蹲伏着的兔子。《文选·邹阳<上书吴王>》:“今 胡 数涉北河之外,上覆飞鸟,下不见伏兔。” 李善 注引 苏林 曰:“言 胡 上射飞鸟,下尽地之伏兔。”《汉书·邹阳传》作“伏菟”。 唐 沉佺期 《七夕曝衣篇》:“双花伏兔画屏风,四子盘龙擎斗帐。”
(2).古代车上的部件,勾连车箱底板和车轴,以其形如蹲伏之兔,故名。《周礼·考工记·辀人》:“良輈环灂,自伏兔不至轨七寸。” 贾公彦 疏:“伏兔衔车轴,在舆下,短不至轨。”
(3).指织机上的部件。 南朝 梁 刘孝威 《鄀县遇见人织率尔寄妇诗》:“机顶挂流苏,机旁垂结珠。青丝引伏兔,黄金绕鹿卢。”
(4).经穴名。别名外勾。属足阳明胃经。位于大腿前外侧,髌底外侧端上六寸处。《灵枢经·经脉》:“胃足阳明之脉……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髕中。”《针灸甲乙经》卷三:“伏兔在膝上六寸,起肉间,足阳明脉气所发。”
(5).亦作“ 伏菟 ”。草药飞廉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四·飞廉》﹝释名﹞。
“伏兔”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涵盖古代器物、中医穴位、文学意象等多个领域。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隐伏的兔子
指隐藏或蹲伏的兔子,常见于文学意象。例如《文选·邹阳<上书吴王>》中“下不见伏兔”即描述此意。
古代车部件
古代马车中连接车厢底板与车轴的木质部件,因形似蹲伏的兔子得名。据《周礼·考工记》记载,其设计需满足“自伏兔不至轨七寸”的规范。
织机部件
南朝梁代文献提及织机上的“伏兔”,如刘孝威诗中“青丝引伏兔”,指代织机中牵引丝线的结构。
伏兔穴(ST32)属足阳明胃经,是中医常用腧穴:
“伏兔”一词需结合语境理解:
如需进一步了解穴位操作或古籍原文,可参考中医典籍《灵枢经》或《周礼》相关章节。
黯黣谤帖巴山夜雨宾佐避责台不愧不系之舟残苛参任痴梦传为笑谈初平疵驳荡凭挡戗地心引力冬窝子法坛風期風宇后足毁瘁毁节鉴詧检实矫枉棘茧记怜劲切饥驱叩门酒吏积阴镌功康适科税梁木连续报道励节恡爱女孙坡撇破瑟普罗米修士轻军亲将七言律日辰闪露闪榆司载陶瓷踏圆填具贴靠铁嘴钢牙通沟顽石点头伟长微谏香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