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礼的意思、恩礼的详细解释
恩礼的解释
旧谓尊上对下的礼遇。《后汉书·鲁恭传》:“数召讌见,问以得失,赏赐恩礼宠异焉。”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一:“ 真宗 好文,初待 大年 眷顾无比,晚年恩礼渐衰。” 清 吴敏树 《先考行状》:“府君待诸孤弟,尤有恩礼。”
词语分解
- 恩的解释 恩 ē 好处,深厚的情谊:恩爱。恩赐。恩宠(指帝王对臣下的优遇和宠幸)。恩德。恩典。恩惠。恩仇。感恩。开恩。 仇怨 笔画数:; 部首:心; 笔顺编号:
- 礼的解释 礼 (禮) ǐ 社会生活中,由于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仪节:婚礼。丧(乶 )礼。典礼。 符合统治者整体利益的行为准则:礼教(刼 )。礼治。克己复礼。 表示尊敬的态度和动作:礼让。礼遇。礼赞。礼尚往
专业解析
“恩礼”是一个汉语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上级对下级、尊者对卑者所施予的恩惠和礼遇。它体现了施予者对被施予者的特殊关怀、优待和尊重。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
核心释义:恩惠与礼遇的结合
- 恩: 指恩惠、恩典、情谊。强调的是施予者出于情谊、赏识或关怀而给予的超出常规的优待、照顾或赏赐。
- 礼: 指礼节、礼数、待遇。强调的是在交往或待遇中体现出的尊重、敬意和规范的仪式感。
- 结合: “恩礼”将两者结合,特指带有深厚情谊和敬意的、超越一般规格的优待和礼遇。它不仅仅是一种物质上的赏赐,更包含精神上的尊重和情感上的亲近。常用于描述君主对臣子、长辈对晚辈、上级对下级的特殊关怀。例如,《汉语大词典》对“恩礼”的解释即为“指帝王对臣子的优遇和礼遇”。
-
典型语境:君臣关系
- 在历史文献中,“恩礼”最常出现的语境是描述帝王对臣子的态度和行为。它指皇帝对有功之臣、亲近之臣或特别赏识的臣子给予的丰厚赏赐、高度信任、特殊礼遇和深厚情谊。这种“恩礼”往往被视为臣子的莫大荣耀和皇帝恩宠的体现。例如,《后汉书·鲁恭传》有“迁侍中,数召宴见,问以得失,赏赐恩礼宠异焉”的记载,描述了皇帝对鲁恭的恩宠礼遇。
-
延伸含义:深厚的情谊与优待
- 虽然源于君臣关系,但“恩礼”的含义可以延伸至其他存在尊卑或上下级关系的场合,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深厚的情谊和格外的优待。例如,长辈对特别喜爱的晚辈、主人对极其忠诚或有功的仆人、领导对得力下属等,都可能施予“恩礼”。它强调的是关系中超越常规的亲密、信任和优待。例如,《明史·徐达传》提到“帝尝称之曰:‘受命而出,成功而旋,不矜不伐,妇女无所爱,财宝无所取,中正无疵,昭明乎日月,大将军一人而已。’恩礼隆重,赐第京师”,体现了朱元璋对徐达的深厚恩宠和极高礼遇。
-
现代用法
- 在现代汉语中,“恩礼”一词的使用频率相对较低,主要出现在书面语或历史语境中。但其核心含义“深厚的恩惠与礼遇”仍然保留。当使用时,多强调一种带有深厚情感和敬意的、超越常规的厚待。
“恩礼”意指上级、尊者出于情谊、赏识或恩宠,对下级、卑者所施予的超越常规的深厚恩惠、优厚待遇和尊敬礼遇。其核心在于“恩”与“礼”的结合,既包含物质或地位上的优待,也包含精神上的尊重和情感上的亲近,尤其在古代常用于描述帝王对臣子的特殊宠信。
引用参考来源:
- 释义核心参考:《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对“恩礼”条目的解释。
- 历史典故参考:
- 《后汉书·鲁恭传》(中华书局点校本)。
- 《明史·徐达传》(中华书局点校本)。
网络扩展解释
“恩礼”是一个汉语词汇,通常用于描述尊贵者(上级)对下属或晚辈的特殊礼遇或恩惠,常见于古代文献和正式语境中。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词义
- 核心含义:指地位较高者(如君主、长辈)对地位较低者的优待或特殊关照,既包含“恩情”,也包含“礼节性尊重”。
- 近义词:恩遇、礼遇、宠信。
2.历史用例
- 文献记载:
- 《后汉书·隗嚣传》提到,汉光武帝对隗嚣“恩礼愈笃”,即通过书信往来表达器重。
- 宋代欧阳修《归田录》记载,宋真宗早年对某臣子“眷顾无比”,晚年却“恩礼渐衰”,体现关系变化。
- 社会关系:常用于君臣、家族长辈与晚辈之间,如清代吴敏树描述父亲对待弟弟“尤有恩礼”。
3.语境特点
- 使用范围:多用于正式场合或历史叙述,现代语境中较少出现。
- 情感色彩:带有褒义,强调上位者的宽厚与下位者的受宠。
4.现代延伸
- 在商业或文化活动中,偶见借古喻今的用法,如企业以“感恩礼”回馈客户。
若需进一步探究具体文献或例句,可参考《后汉书》《归田录》等古籍,或查阅权威汉语词典(如汉典、沪江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柏成子臯薄薄保证书补苴罅漏册封嘲咏大伯娘丹心谱打伤都灶烦肠浮露服冕干蔗更端狗男女后房花梗灰灭火龙黼黻劫后灰吉谨呈尽信书不如无书积失究年撅皇城,打怨鼓老练量授凉衣论讨冒渎悯世木阁目力馁却怒目而视乾挣秦鬟妆镜齐一日朝融畅肉告示孺儿孺子沙鸨石堨实度十二辰虫使副顺文説口嘴説清话肃疏铁碇土贩详重显庆辂笑乐小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