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服冕的意思、服冕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服冕的解释

穿着冕服。指做大官。《左传·哀公十五年》:“苟使我入获国,服冕乘轩,三死无与。” 杜预 注:“冕,大夫服。” 南朝 梁 沉约 《舍身愿疏》:“遂乃服冕荣国,裂土承家。” 唐 司空图 《复安南碑》:“金印示殊藩之宠,银簪增服冕之荣。”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男登服冕之位,女获乘龙之匹。”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服冕,汉语复合词,由“服”与“冕”组合而成,专指古代与官爵等级相匹配的服饰制度。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四方面展开:

  1. 基本释义

    “服”指整套官服,“冕”特指帝王、诸侯及卿大夫所戴礼冠。《汉语大词典》定义为“穿戴冕服,借指官爵地位”(来源: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2年版)。该词常见于描述古代官员身份标识,如《礼记·礼器》载“天子龙衮,诸侯黼,大夫黻,士玄衣纁裳”,体现服饰与等级对应关系。

  2. 历史源流

    周代确立“服冕十二旒”制度,以玉藻垂旒数量区分天子至公侯等级,《周礼·春官·司服》详载“王之吉服有九,冕服六”(来源: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汉唐时期进一步细化,唐代《开元礼》规定三品以上官员方可服冕。

  3. 文化内涵

    作为礼制载体,服冕承载着“辨尊卑,明贵贱”的礼法思想。《春秋左传正义》注疏“服以旌礼,礼以行事”,强调服饰作为权力符号的社会功能(来源:上海古籍出版社《春秋左传集解》)。其纹饰、色彩均有严格规制,如十二章纹唯帝王可用。

  4. 文献例证

    《后汉书·舆服志》载“冕冠,垂旒,前后邃延,玉藻”,详述汉代冕服形制;宋代《事物纪原》记“舜制十二章,周改九章”,展现历代沿革。

网络扩展解释

“服冕”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穿着冕服”,通常代指身居高位或担任重要官职。以下是详细解析:

1.基本释义

“服冕”由“服”(穿戴)和“冕”(礼冠)组成,字面意为穿戴冕服。古代冕服是帝王、诸侯及高级官员在重大仪式中穿戴的礼服,因此“服冕”引申为身份显赫、官居要职的象征。

2.冕服的构成与象征

冕服包含以下主要部分:

3.文献中的用例

4.文化意义

冕服制度体现了古代礼制的等级观念,而“服冕”一词不仅反映官职高低,还承载着对德行与责任的期许,如《唐语林》中“男登服冕之位”即暗含对才能与品行的要求。

若需进一步考证,建议参考《周礼》《后汉书·舆服志》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扒开豹产辩诉逼帐不秋草惨然不乐车叶冲俭牀闼传诏囱囱窵远涤塲朵颐扶伤萯阳犷健鬼水顾身邯郸步酣宴慌忽胡云海嗙奸恶匠学解搆墐户考绎夸众苦厄老穷邋遢本两意三心留务门谢牛劲旁要判署碰碰车剖心乾着急齐断期契让渡散话散缓三十六计散耍善岁黍米酸咸苦辣堂户谭人凤桃诸通犀外牧顽恶痿瘁武戏笑筵歌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