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讨的意思、论讨的详细解释
论讨的解释
讨论。《北齐书·魏收传》:“时论既言 收 著史不平, 文宣 詔 收 於尚书省与诸家子孙共加论讨。”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阎立本》:“论讨坟典,商略前载。” 宋 苏轼 《延和殿奏新乐赋》:“时惟帝俞,眷兹元老,虽退身而安逸,未忘心於论讨。”
词语分解
- 论的解释 论 (論) ù 分析判断事物的道理:论断。论点。论辩。论据。论者。议论。讨论。辩论。 分析阐明事物道理的文章、理论和言论:理论。舆论。专论。社论。 学说,有系统的主张:系统论。 看待:一概而论。 衡量
- 讨的解释 讨 (討) ǎ 查究,处治:检讨。 征伐,发动攻击:讨伐。声讨(宣布罪行而加以抨击)。 研究,推求:研讨。探讨。 索取:讨还(俷 )。 求,请求:讨教(刼 )。讨饶。 惹:讨厌。讨人喜欢。 娶:讨老婆
网络扩展解释
“论讨”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现多用于学术或正式语境,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释义
- 拼音:lùn tǎo()
- 核心含义:指讨论、研究、探讨,强调对某一问题或典籍的深入分析。例如《北齐书·魏收传》中记载史官与诸家子孙“共加论讨”,即共同讨论史实真伪。
二、构词解析
- “论”:指论述、分析,如《历代名画记》中“论讨坟典”即对典籍的考据论述。
- “讨”:古义为推求、研究(如“研讨”“探讨”),现代汉语中也有“索取”“招惹”等引申义,但在“论讨”中保留原义。
三、使用场景
- 历史文献:多用于史书编撰、学术考据等正式场景,如苏轼《延和殿奏新乐赋》描述元老“未忘心於论讨”,体现对礼乐的考究。
- 现代语境:较少单独使用,可替换为“讨论”“探讨”等更通用的词汇。
四、注意事项
该词属于书面语,日常交流中建议使用“讨论”“研究”等替代,避免理解歧义。
网络扩展解释二
论讨的意思
《论讨》是一个常用的词语,意思是对某个问题或事情进行深入探讨、研究和讨论。
拆分部首和笔画
《论讨》的拆分部首是讠和讠,总共有10个笔画。
来源
《论讨》源于《说文解字》中的释义,是从“讠”旁边加上“讠”字形成的。
繁体
繁体字为「論討」。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論討」的写法与现代形式相似,没有显著的差异。
例句
1. 这个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论讨和分析。
2. 专家学者对这个命题进行了激烈的论讨。
组词
论者、讨论、辩论、讨论家
近义词
探讨、研讨、思考、辩论
反义词
结论、决定、解决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