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书的意思、榜书的详细解释
榜书的解释
古名署书,又名牓书,题在宫阙门额上的大字。后来把招牌等上的大型字,通称“榜书”。 康有为 《广艺舟双楫·榜书》:“榜书,古曰署书, 萧何 用以题‘苍龙’、‘白6*虎’二闕者也;今又称为擘窠大字。”
词语分解
- 榜的解释 榜 ǎ 张贴出来的文告或名单:榜帖(官府的公告)。红榜。张榜。光荣榜。榜文。发榜。榜眼(科举时代称殿试考取一甲第二名的人)。榜书(原指写在宫阙门额上的大字,后泛指招牌一类的大型字)。 榜 à 摇船的用具:榜人(船工)。 笔画数:; 部首:木; 笔顺编号:
- 书的解释 书 (書) ū 成本的著作:书籍。书刊。书稿。书香。书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书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 信:书信。书札。书简。书函。 文件:证书。说明书。 写字或写的字:书法。书写。书桌。书案。书画。 写文章:大书特书。罄竹难书。 字体:草书。隶书。楷书。 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 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说书。听书。 笔画数:; 部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榜书汉语 快速查询。
网络扩展解释
榜书是中国传统书法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原指题写于宫阙门额、匾额或告示上的大字,后泛指书写大型字体(通常单个字尺寸超过30厘米)的书法艺术。以下是详细解释:
-
定义与起源
榜书古称“署书”或“擘窠大字”,起源于秦代。最初用于宫殿匾额题字(如萧何题写“苍龙”“白虎”阙),后扩展至牌坊、寺庙、店铺等公共场所的招牌。秦代李斯被认为是榜书最早的实践者,汉代的萧何则将其发展为装饰性书法。
-
书写特点
- 字体尺寸:传统榜书字径多在30厘米至120厘米之间,需用特制大笔或工具书写。
- 技法要求:强调用笔的力度与气势,常以“擘窠”(虎口握笔)方式运笔,结合方圆笔法,需调动全身力量。
- 书体演变:早期以篆、隶为主,后逐渐融入楷、行、草书,风格多样。
-
应用场景
榜书多用于装饰性场合,如宫殿匾额(如故宫“太和殿”)、庙宇题字、景观石刻,以及商家招牌、节庆吉语(如“福”“寿”)等。现代也常见于大型活动或地标建筑的题字。
-
其他含义
在部分语境中,“榜书”也指古代公开张贴的政令、考试成绩等文告,比喻公开宣布之事,但此用法较罕见,需结合上下文判断。
榜书是中国书法艺术中兼具实用性与美学的大字书写形式,承载着历史、文化与技艺的多重内涵。若需进一步了解书写技法或历史案例,可参考书法典籍或实地考察古建筑匾额。
网络扩展解释二
榜书这个词的意思:
榜书是指用纸张或其他材料记录文字信息,将其公开展示或公告。它是一种古老的方式,用于传播消息、发布通告、记录成绩或公示名单等。
拆分部首和笔画:
榜书的拆分部首是木,表示与木材、木质有关。它的笔画数为7画。
来源和繁体:
榜书一词源于中国的古代传统习俗。在古代,人们经常使用木质的板子或竹子等作为榜书的载体,写上信息后展示给公众阅读。榜书在古代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是人们获取信息和传播知识的重要途径。
在繁体字中,榜书的写法为「榜書」。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中,榜书的写法没有明确的规定,可以根据具体的字体风格和书写习惯有所不同。然而,基本的形状和结构通常保持一致,以方便人们识别和阅读。
例句:
1. 我们将在明天的会议上公布成绩榜书。
2. 这份榜书上列出了获得奖学金的名单。
组词:
榜单、名榜、黄榜、榜样、公榜等
近义词:
公告、公示、通告、名单等
反义词:
保密、私信、隐秘、封闭等。
别人正在浏览...
安人备预标点笔者不蒙才品称耗澄瀛充足理由律锤炉楚舲纯善崔崔都广房驷霏解封策凤仪愤惋分赃分总辅养槁瘁高工高商恒庸惠音互训柬汰冀求捃诬空微诳曜练子嘴流淌楼雉鸬鹚笑眠霜卧雪泥金辟睨蒲类海牵混窃鈎轻繇薄赋企至肉骨山雌世功施然虱虱势在必行霜栗殊荣通稿头发土芭佬頽阘外景威猛无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