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榜書的意思、榜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榜書的解釋

古名署書,又名牓書,題在宮阙門額上的大字。後來把招牌等上的大型字,通稱“榜書”。 康有為 《廣藝舟雙楫·榜書》:“榜書,古曰署書, 蕭何 用以題‘蒼龍’、‘白6*虎’二闕者也;今又稱為擘窠大字。”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榜書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榜書是中國傳統書法中的一種特殊形式,原指題寫于宮阙門額、匾額或告示上的大字,後泛指書寫大型字體(通常單個字尺寸超過30厘米)的書法藝術。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定義與起源
    榜書古稱“署書”或“擘窠大字”,起源于秦代。最初用于宮殿匾額題字(如蕭何題寫“蒼龍”“白虎”阙),後擴展至牌坊、寺廟、店鋪等公共場所的招牌。秦代李斯被認為是榜書最早的實踐者,漢代的蕭何則将其發展為裝飾性書法。

  2. 書寫特點

    • 字體尺寸:傳統榜書字徑多在30厘米至120厘米之間,需用特制大筆或工具書寫。
    • 技法要求:強調用筆的力度與氣勢,常以“擘窠”(虎口握筆)方式運筆,結合方圓筆法,需調動全身力量。
    • 書體演變:早期以篆、隸為主,後逐漸融入楷、行、草書,風格多樣。
  3. 應用場景
    榜書多用于裝飾性場合,如宮殿匾額(如故宮“太和殿”)、廟宇題字、景觀石刻,以及商家招牌、節慶吉語(如“福”“壽”)等。現代也常見于大型活動或地标建築的題字。

  4. 其他含義
    在部分語境中,“榜書”也指古代公開張貼的政令、考試成績等文告,比喻公開宣布之事,但此用法較罕見,需結合上下文判斷。

榜書是中國書法藝術中兼具實用性與美學的大字書寫形式,承載着曆史、文化與技藝的多重内涵。若需進一步了解書寫技法或曆史案例,可參考書法典籍或實地考察古建築匾額。

網絡擴展解釋二

榜書這個詞的意思: 榜書是指用紙張或其他材料記錄文字信息,将其公開展示或公告。它是一種古老的方式,用于傳播消息、發布通告、記錄成績或公示名單等。 拆分部首和筆畫: 榜書的拆分部首是木,表示與木材、木質有關。它的筆畫數為7畫。 來源和繁體: 榜書一詞源于中國的古代傳統習俗。在古代,人們經常使用木質的闆子或竹子等作為榜書的載體,寫上信息後展示給公衆閱讀。榜書在古代文化中占據重要地位,是人們獲取信息和傳播知識的重要途徑。 在繁體字中,榜書的寫法為「榜書」。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榜書的寫法沒有明确的規定,可以根據具體的字體風格和書寫習慣有所不同。然而,基本的形狀和結構通常保持一緻,以方便人們識别和閱讀。 例句: 1. 我們将在明天的會議上公布成績榜書。 2. 這份榜書上列出了獲得獎學金的名單。 組詞: 榜單、名榜、黃榜、榜樣、公榜等 近義詞: 公告、公示、通告、名單等 反義詞: 保密、私信、隱秘、封閉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