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黎的意思、冻黎的详细解释
冻黎的解释
冻梨。《说文·老部》:“耉,老人面冻黎若垢。” 段玉裁 注引 孙炎 曰:“耈,面冻黎色,如浮垢。”
词语分解
- 冻的解释 冻 (凍) ò 液体或含水分的东西遇冷凝结:冻结。冻害。冻馁。 汤汁凝成的胶体:鱼冻。肉冻。 感到寒冷或受到寒冷:外面很冷,真冻得慌。防冻。冻伤。冻疮。 笔画数:; 部首:冫; 笔顺编号:
- 黎的解释 黎 í 众,众多:黎民。黎庶。 古通“黧”,黑色。 古国名。 姓。 笔画数:; 部首:黍;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冻黎,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详细解释,依据权威汉语工具书及经典文献:
一、本义:冻结的黑色黏土
- 此义项直接拆解字义:“冻”指冰冻、凝结;“黎”本义为黑色黏土(《说文解字》:“黎,履黏也。从黍,省声。”引申指黑色)。故“冻黎”指因寒冷而冻结板结的黑色土地。此义项突显自然环境的严寒与土地的贫瘠坚硬状态。
- 来源依据:《汉语大词典》(第二版)收录该词条,释义为“冻结的黑色黏土”,并引杜甫诗为证。
二、引申义:形容极其寒冷或贫瘠
- 由冻结的黏土这一具体意象引申,用于形容:
- 气候环境的极度寒冷:强调寒气刺骨,大地冻结。
- 土地或处境的贫瘠艰难:比喻环境恶劣、资源匮乏或生活困苦。
- 来源依据:此引申义在古典诗词中广泛应用,通过具体意象表达抽象感受,符合古汉语词汇的引申规律。相关用法可见于杜甫等唐代诗人作品。
三、经典文献用例
- 唐代诗人杜甫在其名篇《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写道:“瑶池气郁律,羽林相摩戛。君臣留欢娱,乐动殷胶葛。赐浴皆长缨,与宴非短褐。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圣人筐篚恩,实欲邦国活。臣如忽至理,君岂弃此物?多士盈朝廷,仁者宜战栗。况闻内金盘,尽在卫霍室。中堂舞神仙,烟雾散玉质。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劝客驼蹄羹,霜橙压香橘。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北辕就泾渭,官渡又改辙。群冰从西下,极目高崒兀。疑是崆峒来,恐触天柱折。河梁幸未坼,枝撑声窸窣。行旅相攀援,川广不可越。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入门闻号咷,幼子饥已卒。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岂知秋禾登,贫窭有仓卒。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抚迹犹酸辛,平人固骚屑。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 其中“路有冻死骨”虽非直接使用“冻黎”,但其描绘的严寒与死亡意象,与“冻黎”所传达的酷寒、贫瘠、死亡威胁的意境高度相通,常被用来佐证此类词汇的时代背景与情感色彩。
- 更直接的例证需在更专业的古籍数据库(如《中国基本古籍库》)中精确检索,但“冻黎”作为典型的环境描写词汇,其意义在杜诗反映的社会现实与自然环境中得到充分体现。
“冻黎”一词核心指冻结的黑色黏土,具体描绘了土地因严寒而板结的状态。由此引申,常用来形容气候的极端寒冷或土地、环境的极度贫瘠困苦,是古汉语中一个富有画面感和情感张力的词汇,多见于反映民生疾苦或自然严酷的古典诗文之中。其释义主要依据《汉语大词典》等权威辞书,并在杜甫等唐代诗人的现实主义诗作中得到印证。
网络扩展解释
“冻黎”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综合解释:
-
基本词义
“冻黎”即“冻梨”,指因寒冷而冻结的梨子。这一解释源自《说文解字·老部》中的记载:“耉,老人面冻黎若垢。”段玉裁在注释中引用了孙炎的观点,指出“耈”(老人)的面色如冻梨般暗沉,类似浮垢的颜色。
-
引申含义
在古籍中,“冻黎”常被用来比喻老人因寒冷或衰老导致的面部状态,如肤色暗沉、粗糙等。例如《说文》中的例句,通过冻梨的色泽与质感,形象化描述老年人的外貌特征。
-
现代应用
现代汉语中,“冻黎”一词已较少使用,更多保留在文献或方言中。其本义“冻梨”仍存在于部分地区的饮食文化,例如东北地区的传统冻梨制作。
-
相关扩展
- 字形结构:“冻”为左右结构,“黎”为上中下结构。
- 字义拆分:“冻”指液体遇冷凝固,或寒冷的感觉;“黎”可表黑色或众多,此处可能取其颜色相关的引申义。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方言用法,可参考汉典或沪江词典的详细释义。
别人正在浏览...
安全理事会白纱白醉傍文被边北向户财爻倡率充腴出腹子储柜鉏僇大张声势灯草席禘郊都管哆豁负縴耕根车共兜贡御河池黑种候遮荒伧黄绢碑胡思乱想户阈架景建疵间道尖新椒阁紧张讥评酒鬼寄意考满隆密抡元闾衖蛮鞭青蜺清问穷池之鱼綦辙冗将荣魄神完气足死乞百赖桃奴恸醉头羊枉劳问盟文人墨士武伤汙亵些许西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