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式法令或文书上有关负责人在正职人员签署之后连同签署,谓之副署。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关于南北议和的清方档案》:“如曰对於人民负责任,则拒絶副署,又未免侵犯神圣矣。” 周6*恩6*来 《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红军的组织与训练》:“党代表名称应立即废除,改为政治委员,其职务为监督军队行政事务,巩固军队政治领导,副署命令等。”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副署汉语 快速查询。
副署
指在正式文件或法律文书上,由主要签署人以外的其他责任人共同签署的行为,用以表示共同承担责任或行使监督权。该词多用于法律、行政及公文领域,强调签署行为的辅助性与连带责任属性。
词性
动词,指在正式文件上辅助性签署姓名。
示例:这份合同需经法人代表签字后由财务总监副署。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构词解析
“副”意为辅助、次要,“署”指签署姓名,组合后表示“辅助性签署”。
来源: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词典》
在公文或法律文件中,副署通常体现权力制衡或程序合规要求: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80条规定,国家主席发布法令需国务院总理副署,体现行政权分工。
在非正式语境中可比喻共同确认的行为:
“这份方案经团队讨论后,由组长主签、组员副署提交。”
来源: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惯用语词典》
词语 | 差异点 |
---|---|
会签 | 多部门平行签署,无主次之分 |
联署 | 多人同等效力签署,无辅助性 |
副署 | 强调签署人的从属地位 |
来源:教育部《汉语近义词词典》
权威参考文献
“副署”是一个行政或法律术语,通常指在正式文件、法令或文书上,由相关负责人在正职人员签署之后连带签署的行为。以下是详细解释:
核心含义
副署指在正式文件(如法令、公文)中,副职或相关责任人在主要负责人签署后,再次签署以确认责任的行为。例如,内阁首长代国家元首签署文件时,副署既表示对内容的认可,也体现责任分担。
作用与目的
副署的主要目的是确保文件的合法性和权威性,通过多人签署形成监督机制,避免权力滥用。例如,某些国家的宪法规定,元首发布的命令需经内阁成员副署方可生效。
政府与法律领域
常见于议会制国家,如英国首相需对君主签署的法令进行副署,体现“责任内阁制”原则。中国近代史中,副署也曾用于南北议和等重大事件的文件签署流程。
军事与组织管理
如周恩来在《红军的组织与训练》中提到,政治委员需副署军事命令,以监督行政事务并巩固政治领导。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案例或法律依据,可参考汉典、沪江词典等来源。
保税被受裱轴冰斗补订不二门唱偌嘲诉吃大户吃用道基典据懂得洞疑断织二三其操脯糒盖愆冠帽鼓舞欢忻龢啰汇展溷器夹壁简罢简默骄放积日累久戟指菊花开印科文狸虫黎山卤汁妙姬民族抹粉施脂某事难于上天凝湛凭城借一钱布巧迟轻娥啓请权限尚行衫褑沈隐孰复松箑讼田蹄尾頽弊土头晚安嚣竞小品熙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