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遏讼的意思、遏讼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遏讼的解释

阻止被害者向*********门起诉。《周礼·秋官·禁杀戮》:“凡伤人见血而不以告者,攘狱者,遏讼者,以告而诛之。”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遏讼者,遏止欲讼者也。” 贾公彦 疏:“有人见欺犯,欲向官所讼之而遏止不使去也。”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遏讼”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是阻止被害者向司法部门提起诉讼。以下为详细解释:

  1. 基本释义
    该词由“遏”(阻止)和“讼”(诉讼)组成,字面意为制止他人进行法律诉讼。具体指通过某种手段阻挠受害者向官府或司法机关告发、控告加害者。

  2. 文献出处
    最早见于《周礼·秋官·禁杀戮》:“凡伤人见血而不以告者,攘狱者,遏讼者,以告而诛之。”此处明确将“遏讼”列为需严惩的行为,反映了古代对司法公正的重视。

  3. 古代注释

    • 郑玄(汉代经学家)注:“遏讼者,遏止欲讼者也。”强调行为针对的是意图诉讼的受害者。
    • 贾公彦(唐代学者)疏:“有人见欺犯,欲向官所讼之而遏止不使去也。”进一步说明该行为是阻止受害者在遭遇侵害后寻求法律救济。
  4. 现代意义
    该词在现代语境中已不常用,但在研究古代法律史时,常被用来指代干扰司法公正或压制弱势群体申诉权利的行为,具有历史学和社会学研究价值。

总结而言,“遏讼”体现了古代对诉讼程序的规范,也反映了社会对司法干预行为的否定态度。如需进一步了解其历史背景,可参考《周礼》及相关注疏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遏讼是一个汉字词汇,具有止息、制止争讼的含义。它由部首⺮和寸组成,寸位于上部,⺮位于下部。遏讼这个词的来源可追溯到古代文献《尚书·益稷》中的一句话:“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遏绝诸侯之讼。”在繁体字中,遏讼的写法为「遏訟」。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遏讼的字形稍有不同。它的上部字形为「寸」,下部为一个稍微复杂的字形,表现了止住争讼的意思。这种写法在现代已经不再使用,我们一般使用现代简化字形。 以下是一个例句:「我们希望政府能够采取措施遏制讼许的发生,以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与遏讼相关的组词包括遏制、遏制权、遏制令等。近义词可以是制止、抑制、禁止等。反义词则可以是鼓励、宽容、容忍等。

别人正在浏览...

暴慢猜恨才疏志大长信车客持重雠家传闻异词穿着讲究从中待除倒死楯栏分愿肤阔高贵刮胡子火宅胡枲俭饿九暑决张匡补旷废两刃临崖失马龙盘虎踞梅飇默符劘砺聘任披缁削发泼水难收骞短遣信潜脩器世求爹爹告奶奶日落千丈入宦赏同罚异升跻生殖侍祠官失德誓禁首尾相援枢臣书启饲养员田界调徵体荐投央湍决五明扇祥麟消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