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泼水难收的意思、泼水难收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泼水难收的解释

相传 汉 朱买臣 因家贫,其妻离去,后 买臣 富贵,妻又求合。 买臣 取水泼洒于地,令妻收回,以示夫妻既已离异就不能再合。后用以比喻不可挽回的局面。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已装不卸,泼水难收怎奈何?”《西游记》第五一回:“小神只会放水,却不会收水。常言道:‘泼水难收。’”按,据《类林》记载,此为 周 代 吕尚 与其妻 马氏 的故事;而 元 代杂剧《渔樵记》、 清 代传奇《烂柯山》等,则皆演 朱买臣 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泼水难收"是一个汉语成语,其核心含义是比喻事情已成定局,无法挽回或改变,就像泼出去的水无法再收回来一样。它强调不可逆转性,常用于劝诫人们做事要慎重考虑后果,或表达对既成事实的无奈接受。

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详细解释:

  1. 字面意思与形象比喻:

    • 泼水:指将水倾倒、泼洒出去。
    • 难收:难以收回、无法收回。
    • 整个成语通过一个非常直观的生活场景——水一旦泼洒到地上,就会迅速渗入泥土、四散流开,根本无法再将其全部收回原处——来比喻某种行为或决定一旦做出并产生后果,就难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或完全消除其影响。这个比喻生动形象,易于理解。
  2. 引申义与核心语义:

    • 已成定局,无法改变:这是最核心的含义。指事情已经发生,结果已经造成,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改变现状或回到过去。例如:话说出口就像泼出去的水,难以收回(指言语造成的伤害或承诺难以收回)。
    • 覆水难收:该成语常与“覆水难收”互换使用或连用,意思完全相同。“覆水”即倒在地上的水,与“泼水”意象一致。
    • 强调后果的不可逆性:它着重强调行为或决定所带来的后果是永久性的、不可撤销的,提醒人们要三思而后行。
  3. 用法与语境:

    • 常用于表示后悔莫及或无力回天的情况。例如在做了错事、说了错话、做出了无法更改的决定(如辞职、离婚、签订合同)之后。
    • 也用于劝诫,提醒人们在行动前要深思熟虑,预见可能的后果,避免做出无法挽回的事情。
    • 在句中可作谓语、宾语或分句。
  4. 文化渊源与出处:

    • 该成语的意象和思想在中国文化中源远流长。其最广为人知的典故出自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第十一回。书中描述唐太宗因魏征梦斩泾河龙王而被龙王鬼魂索命,后通过崔判官修改生死簿得以还阳。在还阳途中,太宗答应给开封府相良在阴间存放的金银,但还阳后发现相良是穷人,所存金银实为在阳间行善积德所化。太宗欲以真金白银偿还,相良夫妇坚决不受。书中写道:“太宗见他苦辞不受,只得命胡敬德将金银与他修理寺院,起盖生祠,请僧作善,就当还他一般。正是:自古云,泼水难收,人逝难返。他怎么还说这等混话?”这里用“泼水难收”比喻人死不能复生(太宗刚从阴间还阳,深知此理),同时也暗喻了承诺(或欠债)一旦做出(或存在),就必须以某种方式了结,无法当作没发生过。此出处极大地推广和固化了该成语的用法和含义。来源:吴承恩. 《西游记》. 人民文学出版社。
    • 类似的观念更早可见于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何进传》:“国家之事,亦何容易!覆水不可收。宜深思之。”虽然用的是“覆水”,但意思相通。来源:范晔. 《后汉书》. 中华书局。

“泼水难收”是一个形象生动、寓意深刻的汉语成语,它利用日常生活中“水泼出去无法收回”的物理现象,精妙地比喻了言行、决定或事件一旦发生并产生后果,其影响就难以消除,局面就难以逆转的道理。它既是描述事实的陈述,也蕴含着劝人谨慎行事的智慧。其经典出处《西游记》中的运用,更使其深入人心。

网络扩展解释

“泼水难收”是一个汉语成语,其详细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比喻事情已成定局,无法挽回或改变,常用于形容局势失控、难以收拾的情况。与“覆水难收”含义相近,均强调“不可逆转”的特性。


二、典故出处

  1. 核心故事:相传汉代朱买臣家贫时被妻子抛弃,后他富贵时妻子请求复婚。朱买臣将水泼在地上,要求妻子收回,以此表明“离异不可复合”。
  2. 文学引用:
    • 金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已装不卸,泼水难收怎奈何?”
    • 明代《西游记》第五十一回也提到此成语。

三、使用场景


四、近义对比

与“覆水难收”的区别:

如需进一步了解成语的具体用法或历史演变,可参考《汉典》《西厢记诸宫调》等文献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八顾卑约辩略长诗阐衍尘览哆口邓沙敌档疔瘇东风寒访事人飞丸粉戏关乎花眼藿食胡渰简心积谗磨骨机符金吹尽盘将军赍遣九元爵踊诓诱乐地良吉六牲鲈脍马郎寞寂木栅门挠闷蓬阆片甲不留抢榆切须秋输荣椽容量瓶剩余劳动是非不分食浮石菑收留霜操损生特刊完全五花骢侮亡諴孚香帛先敺现验嚣华痟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