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龙盘虎踞的意思、龙盘虎踞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龙盘虎踞的解释

亦作“ 龙蟠虎踞 ”。1.《太平御览》卷一五六引 晋 吴勃 《吴录》:“ 刘备 曾使 诸葛亮 至京,因覩 秣陵 山阜,叹曰:‘ 钟山 龙盘, 石头 虎踞,此帝王之宅。’”后因以“龙盘虎踞”形容地势雄壮险要,宜作帝王之都。 唐 李白 《永王东巡歌》之四:“龙盘虎踞帝王州,帝子 金陵 访古丘。” 元 庾天锡 《黄莺儿》套曲:“残照底西风老树,据 秦 淮 终是帝王都。爱山围水绕,龙蟠虎踞,依稀覩, 六朝 风物。” 明 徐霖 《绣襦记·结伴毘陵》:“过前村 长安 近,龙盘虎踞帝王城,十里楼臺绕庆云。”

(2).借指 南京 。 明 张煌言 《师入太平府》诗:“此去神京原咫尺,龙蟠虎踞待重光。”

(3).喻为英雄豪杰所盘踞。 唐 欧阳詹 《曲江池记》:“真主巍巍,龙盘虎踞。”《三国演义》第一○八回:“﹝ 孙权 ﹞嘱讫而薨。在位二十四年,寿七十一岁,乃 蜀汉 延熙 十五年也。后人有诗曰:‘紫髯碧眼号英雄,能使臣僚肯尽忠。二十四年兴大业,龙盘虎踞在 江 东。’”

(4).喻斑斓的纹理。《西京杂记》卷六引 汉 刘胜 《文木赋》:“既剥既刊,见其文章,或如龙盘虎踞,復以鸞集凤翔。”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龙盘虎踞"(lóng pán hǔ jù)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地势雄奇险要、气势恢宏,特指山川地形如龙盘曲、似虎蹲踞的雄伟之态。以下从词典释义、典故溯源及现代用法三个维度进行详解:


一、核心释义

  1. 字面本义

    指地形如龙盘绕、如虎蹲坐,强调山势蜿蜒陡峭、险峻威严的自然形态。《汉语大词典》释为:"形容地势险要,雄伟壮观",常以南京地形为典型象征。

  2. 引申象征

    比喻地理位置重要,为兵家必争之地或帝王建都之所,暗含"王气凝聚"之意。如汉代班固《汉书·地理志》称南京"吴头楚尾,龙蟠虎踞,帝王之宅"。


二、典源考据

  1. 最早文献记载

    典出东汉《吴录》:"刘备使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山阜,叹曰:'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诸葛亮以此赞南京(古称秣陵)地形险要,后成为南京的代称。

  2. 定型化表述

    唐代李白《永王东巡歌》"龙盘虎踞帝王州,帝子金陵访古丘",及宋代《太平御览》引晋代张勃《吴录》原文,均强化了其与南京的关联性。


三、现代用法与扩展

  1. 地理描述

    仍用于形容险峻地势(如山脉、关隘),如"太行山龙盘虎踞,扼守中原"。

  2. 象征性修辞

    引申形容势力强大、根基稳固,如"科技企业龙盘虎踞于产业园区"。

  3. 文化符号

    南京城市标志性意象,见于南京博物院展陈、城市宣传语(如"龙盘虎踞今胜昔"),承载六朝古都的历史记忆。


权威参考文献

  1. 典籍文献

    •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龙盘虎踞"词条
    • 《太平御览·卷一百五十六》引张勃《吴录》
    • 李白《永王东巡歌》(《全唐诗》卷一百六十七)
  2. 学术研究

    • 周勋初《唐诗大辞典》对李白诗的典故解析(凤凰出版社)
    • 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南京通史·六朝卷》地形篇(南京出版社)

(注:因链接有效性要求,此处仅标注文献来源,未提供具体链接。)

网络扩展解释

“龙盘虎踞”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基本含义

形容地势雄伟险要,特指南京的地形特征,也可比喻英雄豪杰占据要地或事物气势非凡。


出处与典故

  1. 文献来源
    最早出自汉代刘胜《文木赋》:“或如龙盘虎踞,复似鸾集凤翔”。
    三国时期,诸葛亮出使东吴时途经秣陵(今南京),评价其地形“钟山龙盘,石头虎踞”,认为适合建都。

  2. 历史印证
    南京因此成为东吴、东晋及南朝宋、齐、梁、陈六朝古都,印证了“帝王之都”的说法。


用法与示例


近义与反义


文化意义

通过“龙”“虎”两种象征力量的动物姿态,既展现地理的险峻雄伟,也暗含对权力、英雄的推崇。

别人正在浏览...

豹犆比肩驳论厂珰常均茶神绌约盗臣大气压电脑牒呈反扑风袖分身法公晳勾考犷敌龟録互换性徽典交孚蕺蕺寄梅襟喉金田进贤用能金甃娟娟鴃舌宽顺睽携唠哆乐笑离旌落可的面世闹戏眤洽皮筏平侧浅礁企待磬控软乎乎如汤沃雪三累森列赡宏省哉矢书寿民庶黎邃义俗论透过拓清玩易乌榄五酉斜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