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龙盘虎踞的意思、龙盘虎踞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龙盘虎踞的解释

亦作“ 龙蟠虎踞 ”。1.《太平御览》卷一五六引 晋 吴勃 《吴录》:“ 刘备 曾使 诸葛亮 至京,因覩 秣陵 山阜,叹曰:‘ 钟山 龙盘, 石头 虎踞,此帝王之宅。’”后因以“龙盘虎踞”形容地势雄壮险要,宜作帝王之都。 唐 李白 《永王东巡歌》之四:“龙盘虎踞帝王州,帝子 金陵 访古丘。” 元 庾天锡 《黄莺儿》套曲:“残照底西风老树,据 秦 淮 终是帝王都。爱山围水绕,龙蟠虎踞,依稀覩, 六朝 风物。” 明 徐霖 《绣襦记·结伴毘陵》:“过前村 长安 近,龙盘虎踞帝王城,十里楼臺绕庆云。”

(2).借指 南京 。 明 张煌言 《师入太平府》诗:“此去神京原咫尺,龙蟠虎踞待重光。”

(3).喻为英雄豪杰所盘踞。 唐 欧阳詹 《曲江池记》:“真主巍巍,龙盘虎踞。”《三国演义》第一○八回:“﹝ 孙权 ﹞嘱讫而薨。在位二十四年,寿七十一岁,乃 蜀汉 延熙 十五年也。后人有诗曰:‘紫髯碧眼号英雄,能使臣僚肯尽忠。二十四年兴大业,龙盘虎踞在 江 东。’”

(4).喻斑斓的纹理。《西京杂记》卷六引 汉 刘胜 《文木赋》:“既剥既刊,见其文章,或如龙盘虎踞,復以鸞集凤翔。”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龙盘虎踞”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基本含义

形容地势雄伟险要,特指南京的地形特征,也可比喻英雄豪杰占据要地或事物气势非凡。


出处与典故

  1. 文献来源
    最早出自汉代刘胜《文木赋》:“或如龙盘虎踞,复似鸾集凤翔”。
    三国时期,诸葛亮出使东吴时途经秣陵(今南京),评价其地形“钟山龙盘,石头虎踞”,认为适合建都。

  2. 历史印证
    南京因此成为东吴、东晋及南朝宋、齐、梁、陈六朝古都,印证了“帝王之都”的说法。


用法与示例


近义与反义


文化意义

通过“龙”“虎”两种象征力量的动物姿态,既展现地理的险峻雄伟,也暗含对权力、英雄的推崇。

网络扩展解释二

龙盘虎踞的意思

《龙盘虎踞》是一个成语,意指龙盘虎踞的景象。形容气势雄伟,威风凛凛的样子。通常用来形容建筑物座落在高山或者大地之上时,宏伟壮丽的景象。

拆分部首和笔画

《龙盘虎踞》可以拆分为“龙”、“盘”、“虎”和“踞”四个字。

“龙”的部首为“龙”,总笔画数为五画。

“盘”的部首为“皿”,总笔画数为八画。

“虎”的部首为“虍”,总笔画数为七画。

“踞”的部首为“足”,总笔画数为十画。

来源

《龙盘虎踞》这个成语最早见于《滕王阁序》: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其中“响穷彭蠡之滨”一句即形容了“龙盘虎踞”的景象,将高山的盘陀峻岭比喻为盘踞着巍峨的龙、虎。后人用来形容人文景观座落在雄伟壮观的自然背景之中。

繁体

《龙盘虎踞》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龍盤虎踞」。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时候《龙盘虎踞》的汉字写法与现代写法基本一致,没有显著的变化。

例句

这座城市坐落在高山之上,楼宇巍峨,真是龙盘虎踞。

组词

龙龙盘盘、盘踞、虎啸龙吟、龙踞虎踞。

近义词

座落在、屹立在、矗立在、耸立在。

反义词

荒凉、荒芜、黯淡、凄凉。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