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祭祀、宴享时,将牲的半体置于大俎以进献。《左传·宣公十六年》:“王享有体荐,宴有折俎。” 杜预 注:“享则半解其体而荐之。” 孔颖达 疏:“《传》言体荐即房蒸也。”《周礼·夏官·小子》“掌祭祀羞羊肆” 清 孙诒让 正义:“今以《体经》、《春秋》内外传及 韦 、 杜 、 贾 诸説参互攷之,脀解之法盖有五,而实止四等……二曰房烝,谓之体荐,中分左右二体,而升其胖於俎也。”一说将全牲置于大俎以进献。《周礼·夏官·小子》“掌祭祀羞羊肆” 郑玄 注引 汉 郑司农 曰:“羊肆,体荐、全烝也。”《周礼·夏官·小子》“掌祭祀羞羊肆” 郑玄 注引 汉 郑司农 曰:“羊肆,体荐、全烝也。”
“体荐”一词在中文中有两种主要解释,分别涉及不同语境:
指在祭祀或宴享仪式中,将牲体处理并进献的方式,具体分为两种说法:
由“体”(肢体动作)和“荐”(推荐)组成,表示通过肢体语言表达对某人/事的推崇。此解释出自《汉书·律历志》,但权威文献中较少使用。
提示:现代语境下,“体荐”多用于历史或文献研究领域,指古代祭祀仪式。若需进一步考证,建议查阅《周礼》《左传》原文或权威注疏。
《体荐》是一个汉字词语,其意思是以身体谦逊自荐、以体力行动来推荐自己或他人。
体荐的部首分别是“亻”(人)和“艸”(艹),总共有9个笔画。
《体荐》是由古代汉字演变而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谦逊和推荐的观念。
《体荐》的繁体字为「體荐」。
《体荐》这个词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可能存在差异,但基本上和现代写法相似。
1. 他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奉献,用实际行动将自己最好地体荐给公司。
2. 这位运动员以出色的表现体荐了自己,成为国际舞台上的焦点。
3. 在古代,推荐官员往往需要以身体力行体荐,以证明自己的能力和诚意。
体力、体己、自荐、荐德。
引荐、推荐、举荐。
遮藏、隐匿、忽视。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