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疏志大的意思、才疏志大的详细解释
才疏志大的解释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识鉴》:“ 伯仁 为人志大而才短,名重而识暗。”后以“才疏志大”谓志向大而才能小。 宋 陆游 《大风登城》诗:“我独登城望大荒,勇欲为国平 河 湟 ,才疏志大不自量,西家东家笑我狂。”
词语分解
- 才的解释 才 (③④纔) á 能力:才能。口才。这人很有才干。 指某类人(含贬义):奴才。蠢才。 方,始:昨天才来。现在才懂得这个道理。 仅仅:才用了两元。来了才十天。 笔画数:; 部首:扌; 笔顺编号:
- 大的解释 大 à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 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大局。大众
网络扩展解释
“才疏志大”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为详细解释:
词义解析
- 字面含义:指个人才干有限但志向远大,常形容抱负与能力不匹配的状态。
- 近义词:志大才疏、眼高手低、才高意广。
- 反义词:精明强干、游刃有余。
出处与典故
- 最早记载:出自《后汉书·孔融传》:“融负其高气,志在靖难,而才疏意广,迄无成功。”。
- 东汉名士孔融虽有匡扶社稷的抱负,但因才能不足未能实现。
- 文学引用:南宋陆游《大风登城》诗:“才疏志大不自量,西家东家笑我狂。”,以自嘲方式表达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用法与语境
- 语法功能:多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适用场景:批评或自谦,如“他虽才疏志大,却始终未能成事”。
历史与现实启示
该成语提醒人们:志向需与能力相匹配。例如孔融虽有高远理想,却因缺乏实际才能而失败。现代语境中,可用于警示好高骛远的行为,或鼓励脚踏实地提升自我。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后汉书》原文或陆游诗词。
网络扩展解释二
才疏志大一词是指一个人才华有限,但却有着宏大的志向和雄心壮志。下面是关于这个词的相关内容:
拆分部首和笔画:
才疏志大的拆分部首为“才”和“疏”,其中“才”的部首是“手”,“疏”的部首是“疋”。才疏志大的总笔画数为13。
来源:
才疏志大这个词来源于《易经·坤卦》中的“维天之道,曰才”,以及明代黄宗羲的《明儒学案》:“才疏满肚无安排”。这个词在古代文献中的使用不多,但在现代汉语中被广泛使用。
繁体:
繁体字“才疏志大”的写法和简体字相同,没有变化。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时候汉字写法与现代汉字基本相同,但书写风格可能有些差异。
例句:
他虽然才疏,但志大,“有志者,事竟成”。
组词:
才能、疏忽、志向、大志。
近义词:
志士仁人、志向高远、志向坚定。
反义词:
才高志底。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