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遏訟的意思、遏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遏訟的解釋

阻止被害者向*********門起訴。《周禮·秋官·禁殺戮》:“凡傷人見血而不以告者,攘獄者,遏訟者,以告而誅之。” 鄭玄 注引 鄭司農 曰:“遏訟者,遏止欲訟者也。” 賈公彥 疏:“有人見欺犯,欲向官所訟之而遏止不使去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遏訟”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是阻止被害者向司法部門提起訴訟。以下為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該詞由“遏”(阻止)和“訟”(訴訟)組成,字面意為制止他人進行法律訴訟。具體指通過某種手段阻撓受害者向官府或司法機關告發、控告加害者。

  2. 文獻出處
    最早見于《周禮·秋官·禁殺戮》:“凡傷人見血而不以告者,攘獄者,遏訟者,以告而誅之。”此處明确将“遏訟”列為需嚴懲的行為,反映了古代對司法公正的重視。

  3. 古代注釋

    • 鄭玄(漢代經學家)注:“遏訟者,遏止欲訟者也。”強調行為針對的是意圖訴訟的受害者。
    • 賈公彥(唐代學者)疏:“有人見欺犯,欲向官所訟之而遏止不使去也。”進一步說明該行為是阻止受害者在遭遇侵害後尋求法律救濟。
  4. 現代意義
    該詞在現代語境中已不常用,但在研究古代法律史時,常被用來指代幹擾司法公正或壓制弱勢群體申訴權利的行為,具有曆史學和社會學研究價值。

總結而言,“遏訟”體現了古代對訴訟程式的規範,也反映了社會對司法幹預行為的否定态度。如需進一步了解其曆史背景,可參考《周禮》及相關注疏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遏訟是一個漢字詞彙,具有止息、制止争訟的含義。它由部首⺮和寸組成,寸位于上部,⺮位于下部。遏訟這個詞的來源可追溯到古代文獻《尚書·益稷》中的一句話:“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遏絕諸侯之訟。”在繁體字中,遏訟的寫法為「遏訟」。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遏訟的字形稍有不同。它的上部字形為「寸」,下部為一個稍微複雜的字形,表現了止住争訟的意思。這種寫法在現代已經不再使用,我們一般使用現代簡化字形。 以下是一個例句:「我們希望政府能夠采取措施遏制訟許的發生,以維護社會的和諧穩定。」 與遏訟相關的組詞包括遏制、遏制權、遏制令等。近義詞可以是制止、抑制、禁止等。反義詞則可以是鼓勵、寬容、容忍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