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错;罪过;失误。《诗·小雅·伐木》:“民之失德,乾餱以愆。”《宋书·桂阳王休范传》:“先帝寝疾弥年,体疲膳少,虽神照无亏,而虑有失德。”《宣和遗事》前集:“南朝天子失德,我兴兵来此吊伐。” ********* 《事业管理与职业修养》六:“对于团体的缺点知而不说,或说而不想办法,也是失德。”
失德指丧失道德准则或品行败坏的行为,是汉语中描述道德缺失的核心词汇。其释义可从以下角度展开:
道德缺失
指个人或群体违背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如诚信、仁爱等基本伦理原则。古代文献中,“德”常与“得”相通,强调内在修养与外在行为的统一,“失德”即丧失这种内外一致的善性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例:《诗经·大雅·抑》云“回遹其德,俾民大棘”,讽喻统治者失德导致民生困苦。
品行败坏
特指个人操守的堕落,如背信弃义、损人利己等行为。《论语·颜渊》中“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即强调德行对社会的影响,失德者如草随风倒,丧失立身根本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周代“以德配天”思想中,失德被视为失去天命所授的依据,如《尚书·召诰》“惟不敬厥德,乃早坠厥命”。
当代用法涵盖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等,如“官员失德”“企业失德”等复合词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权威参考:
“失德”是一个汉语词汇,以下为详细解释:
指道德缺失、过错或违背伦理的行为,强调因丧失道德准则而引发的过失或罪责。
结构
由“失”(丧失)和“德”(道德)组成,字面意为“失去道德”,引申为因道德败坏导致的错误或罪行。
出处
例句
(注:如需更完整出处或例句,可参考《汉典》《诗经》等来源。)
包涵避之若浼波波汲汲称陈赤贫覩始知终飞冲凤雏麟子赋声夫粟勾捉鳏灌溉渠官耗国人訇哮黄梅雨荒宁会次虎略龙韬浑名荐牍建军鉴谅俭政戒敕阱阬经纶满腹鸡树箕箒之欢卷角牸俊丽刲刺拉家常里堠泠人囔囔突突嫩江鸟俗氏女貌郎才女事偏科前樊乔样势气劲悛志上家升险绳正始初虱虮十尧衰瘁填房为善最乐瓮瓦享觐显教销案细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