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udent] 行事慎重;谨慎稳重,不轻浮
老成持重
(1).谓主持丧祭或宗庙社稷祭祀之事。《仪礼·丧服》:“何以不贰斩也?持重於大宗者,降其小宗也。” 胡培翚 正义:“持重,谓主持宗庙祭祀之重。”《汉书·师丹传》:“陛下既继体先帝,持重大宗,承宗庙天地社稷之祀,义不得復奉 定陶共皇 祭入其庙。”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 邓攸 始避难” 刘孝标 注引《晋阳秋》:“七岁丧父母及祖父母,持重九年。”
(2).担负重大任务。《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魏其 者,沾沾自喜耳,多易。难以为相持重。”《后汉书·李固杜乔传论》:“ 李固 据位持重,以争大义,确乎而不可夺。”《三国志·魏志·荀彧传》:“天子拜 太祖 大将军,进 彧 为 汉 侍中,守尚书令,常居中持重。”
(3).举重物。《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宋建 曰:‘…… 黄氏 诸倩见 建 家京下方石,即弄之, 建 亦欲效之,效之不能起,即復置之,暮,要脊痛,不得溺,至今不愈。’ 建 病得之好持重。”
(4).稳重;谨慎。《史记·韩长孺列传》:“ 张羽 力战, 安国 持重,以故 吴 不能过 梁 。”《三国志·魏志·王基传》:“将军持重是也,停军不进非也。” 宋 欧阳修 《为君难论下》:“新进之士喜勇鋭,老成之人多持重。” 茅盾 《喜剧》三:“想起我们同学的时候,你是多么持重,总不肯乱走一步。”
持重在汉语中主要有两层核心含义,既指行为态度的稳重审慎,也指对重要事务的担当。以下是具体解析:
举止稳重,谨慎不轻浮
指言行沉着严谨,遇事深思熟虑,不草率冲动。例如:“他为人持重,处事周全。”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承担重任;掌管要务
古代多指主持丧祭或军国大事,引申为担负关键职责。如《史记》载:“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其治尚宽厚,持重安民。”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持重 更突出在重要场合或处理关键事务时的可靠性与权威感。
“持重”蕴含儒家“君子不重则不威”的理念(《论语·学而》),强调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的统一。在传统礼制中,“持重者”常为宗族仪式的主持人,象征地位与信任。
来源:《中国文化关键词》,北京大学出版社。
参见:
“持重”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详细解析:
现代常用义
指行事谨慎稳重、不轻浮,常用于形容性格或处事风格。例如“老成持重”。
例句:尽管他还年轻,但做事老成持重。
古义延伸
法语中可译为prudent(谨慎的)或être mûr et prudent(成熟而谨慎)。
提示:若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原文,可参考《仪礼》《史记》等文献。
白首百叶髻饱经世故彼等比辑波阜勃姑布琼布拉不消说鼂不及夕诚笃成功率辍笔初生之犊不畏虎打岔耽思调立断讲短主簿独眼龙发爵鹤发童颜回向文虎蛟加尔各答甲庚简惰僵仆贱微季弟金鞴激迫裂灭龙扇罗睺麻菲佞宋主人徘回朋僚恲恲迁谢清耿耿情核青黳任子珊瑚网少客翣翣眼神盖呻唤深默沈湘疏食饮水枱球危时未已文华殿舞铙蟹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