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物的瓦器。古人亦鼓之以节歌乐。《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赵王 窃闻 秦王 善为 秦 声,请奏盆缻 秦王 ,以相娱乐。”
“盆缻”是古代汉语中的复合词,具体解释如下:
盆(pén):
指口大底浅的盛物器皿,主要用于分装或洗涤物品。其结构特点是最大直径在口部,深度较浅。
缻(fǒu):
同“缶”,指陶制的瓦器,既可用作容器,也可作为打击乐器。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记载:
“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奏盆缻秦王,以相娱乐。”
此处“盆缻”既是乐器,也是外交场合的文化象征。
如需进一步了解历史背景或文献细节,可参考《史记》原文或考古研究中的陶器分类。
盆缻,古代文字,原指一种用来储存谷物、食品的容器。
盆缻的部首分别为皿(pén)和缶(fǒu),其中“皿”部在上方,代表容器;“缶”部在下方,代表器物。
盆缻的笔画共计14画。
盆缻是一种古代汉字,其形态逐渐演变为现代的“盆俜”字。
在繁体字中,盆缻的写法保留为“盆缻”。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形式与现代有所不同。盆缻的古代字形是从左向右书写,字形线条更加繁琐,筆劃相对较多。
1. 传统的农居中常常放置着盛装谷物的盆缻。
2. 那个年代的储存粮食主要依靠盆缻这样的容器。
盆缻的组词:盆具(pén jù)、缻琴(fǒu qín)。
近义词:盆器(pén qì)、容器(róng qì)。
反义词:空器(kōng qì)、无容器(wú róng qì)。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