弼违的意思、弼违的详细解释
弼违的解释
语出《书·益稷》:“予违,汝弼。” 孔 传:“我违道,汝当以义辅正我。”后因称纠正过失为“弼违”。 晋 葛洪 《抱朴子·疾谬》:“ 汉 之末世则异於兹……朋友之集,类味之游,莫切切进德,誾誾修业,攻过弼违,讲道精义。”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铭箴》:“昔 帝轩 刻舆几以弼违, 大禹 勒笋簴而招諫。” 唐 白居易 《除武元衡门下侍郎平章事制》:“弼违救失,不以尤悔为虑;进善惩恶,不以亲讎自嫌。”《续资治通鉴·宋真宗景德三年》:“其或尸利无惭,弼违有闕,务引腹非之咎,多致面从之諛,则请行降黜以励众焉。”
词语分解
- 弼的解释 弼 ì 辅佐:弼士(辅佐的人)。弼匡(辅佐匡正的人)。弼导。弼谐。 笔画数:; 部首:弓; 笔顺编号:
- 违的解释 违 (違) é 背,反,不遵守:违背。违反。违犯。违法。违抗。违章。事与愿违。 不见面,离别:久违。 * ,过失。 背从奉 笔画数:; 部首:辶;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弼违”是一个源自古代典籍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1.词源与基本释义
“弼违”出自《尚书·益稷》中的记载:“予违,汝弼。”孔传注解为“我违道,汝当以义辅正我”。其核心含义是臣子或辅佐者纠正君主或上级的过失,强调通过劝谏、辅正来维护道义。
2.“弼”的字义解析
- 读音:bì(注音:ㄅㄧˋ)。
- 字形:由两个“弓”字与中间的“百”组成(实际为左右双“弓”夹“百”),本义指矫正弓弩的工具,引申为“纠正、辅正”。
- 词性:作动词时表示辅助君主、匡正错误;作名词可指代辅佐者或矫正工具。
3.历史文献中的用例
- 《晋书·武帝纪》:“择其能正色弼违,匡救不逮者。”
——意为选拔敢于直言规劝、纠正君主过失的臣子。
- 《文心雕龙·铭箴》:“昔帝轩刻舆几以弼违。”
——提到黄帝在车舆上刻字以警示自身过失。
- 唐代白居易:“弼违救失,不以尤悔为虑。”
——形容勇于进谏、不计个人得失的态度。
4.现代应用与延伸
如今“弼违”已不常用,但在研究古典文献或历史时仍可能遇到。其核心精神可对应现代“谏言”“监督”等概念,强调对权力者的约束与纠错机制。
“弼违”承载了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中“以道匡君”的价值观,体现了臣子对君主的责任与道德约束。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尚书》《晋书》等典籍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二
弼违(bì wéi)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拆分部首是弓和言,笔画共计8画。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的写法。
在繁体字中,弼违的写法为弼違。
在古时候,弼违在汉字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正如现代汉字一样,它们同样被用来表达某种概念或意义。
以下是一个关于弼违的例句:
他的行为弼违了公司的规定。
弼违这个词没有明确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因为它在汉语中常常作为一个整体使用,很少与其他词语进行组合或替代。
希望这些信息能对你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