簿对的意思、簿对的详细解释
簿对的解释
犹对簿。受审问。《新唐书·侯君集传》:“及还京师,有司劾之,詔 君集 诣狱簿对。”《续资治通鉴·元顺帝至正十四年》:“有上变告 龚伯璲 劝 托克托 勒兵北向者,下其事逮问,词连中书左丞 乌古孙良楨 ,簿对无验。”
词语分解
- 簿的解释 簿 ù 本子,册籍:簿册。簿记。簿籍。簿录。 古代称公文、案卷:对簿公堂。 古代的仪仗侍从:簿伍。卤簿(古代帝王、后妃、王公大臣外出时的仪仗队。次序排列严格并明文著之于簿籍)。 笏。 簿 ó 古同“
- 对的解释 对 (對) ì 答,答话,回答:对答如流。无言以对。 朝着:对酒当歌。 处于相反方向的:对面。 跟,和:对他商量一下。 互相,彼此相向地:对立。对流。对接。对称(坣 )。对峙。 说明事物的关系:对于。
网络扩展解释
“簿对”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对簿”或“受审问”,多指在公堂上接受质询或审理。以下是具体解释:
词义解析
-
基本含义
“簿对”即“对簿”,指根据文书记录(如案卷、公文)进行对质或接受审问。例如《新唐书》记载:“诏君集诣狱簿对”,意为侯君集被下令到狱中接受审讯。
-
“簿”的引申义
“簿”在古汉语中可指公文、案卷(如“对簿公堂”中的用法),也可指仪仗或名册。在“簿对”中,“簿”特指与案件相关的文书记录,强调以书面材料为依据的审问过程。
-
语境应用
该词多用于历史文献中,如《续资治通鉴》提到“簿对无验”,指审讯后未找到证据,体现其司法场景的专用性。
“簿对”是古代司法术语,强调通过文书记录进行审问或对质,常见于史书对官员案件的记载。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但可通过“对簿公堂”等成语理解其含义。
网络扩展解释二
《簿对》是一个汉字词语,它有着精确的意义和特定的用法。现在,让我为你解释一下它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它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簿对》这个词的意思是“登记对账”或“记录核对”。它通常用来描述一个人按照一定的规则和程序进行账目核对、登记或管理的行为。
将《簿对》这个词进行拆分,我们可以看到它的部首是“⺮”和“对”,其中,“⺮”是指“竹”,“对”则表示“一对、成双”。
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的人们使用竹简进行书写和记录,而“⺮”这个部首代表了竹简。因此,《簿对》可以理解为“用竹简进行对账”或“记录核对”。
在繁体字中, 《簿对》通常保留了其原始的形态,并没有经历太多变化。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方式与现代有所不同。有时候,同一个字在不同的时期会有着不同的写法。然而,《簿对》这个词的字形在古代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基本保持了现代的形态。
以下是一个关于《簿对》的例句:“我需要进行每月账目的簿对工作,以确保财务的准确性。”
与《簿对》相关的词语有很多,如《簿册》(记录账目的册子)、《对账》(核对账目)、《账单》(记录财务收支的单据)等等。
与《簿对》近义的词语包括《核对》、《对照》、《核查》等,它们都有着相似的意思和用法。
与《簿对》相反的词语有《不对》、《错误》等,它们表示相反的意思。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为你提供簿对一词的相关信息!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