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簿对的意思、簿对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簿对的解释

犹对簿。受审问。《新唐书·侯君集传》:“及还京师,有司劾之,詔 君集 诣狱簿对。”《续资治通鉴·元顺帝至正十四年》:“有上变告 龚伯璲 劝 托克托 勒兵北向者,下其事逮问,词连中书左丞 乌古孙良楨 ,簿对无验。”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簿对”是一个较为古雅的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是指核对文书、账册或记录。它强调对书面材料的查验、复核过程。具体解释如下:

  1. 分释字义:

    • 簿 (bù): 本义指书写用的册子、文书、登记册。引申为记录事务(如财务、户籍、案件等)的书面文件。
    • 对 (duì): 本义有应答、朝向之意。在此语境下,取其核对、查验、对照的含义。指将事物与标准或另一事物进行比较以确认其正确性或一致性。
  2. 合解词义:

    • “簿对”即指“核对簿籍/文书”。 它描述的是一个具体的动作或过程:对文书、账册、记录等进行仔细的检查、比对、复核,以确认其内容是否准确、完整、无误,或是否符合规定、事实。
    • 这个词汇常见于古代文献中,涉及行政管理、司法刑狱、财务审计等需要严谨书面记录的领域。例如,在审理案件时需要“簿对”口供与证词;在管理仓库时需要“簿对”出入库记录与实物;在征收赋税时需要“簿对”名册与缴纳情况等。
  3. 用途与场景:

    • 主要用于强调对书面凭证、官方记录的审核过程。
    • 隐含了严谨、细致、依据文书进行工作的态度。
    • 常见于历史、法律、财经、档案管理等领域的描述中。

引用参考来源:

“簿对”意指对文书、簿册、记录等进行核对、查验和复核的过程,体现了依据书面材料进行严谨确认的工作方式。

网络扩展解释

“簿对”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对簿”或“受审问”,多指在公堂上接受质询或审理。以下是具体解释:

词义解析

  1. 基本含义
    “簿对”即“对簿”,指根据文书记录(如案卷、公文)进行对质或接受审问。例如《新唐书》记载:“诏君集诣狱簿对”,意为侯君集被下令到狱中接受审讯。

  2. “簿”的引申义
    “簿”在古汉语中可指公文、案卷(如“对簿公堂”中的用法),也可指仪仗或名册。在“簿对”中,“簿”特指与案件相关的文书记录,强调以书面材料为依据的审问过程。

  3. 语境应用
    该词多用于历史文献中,如《续资治通鉴》提到“簿对无验”,指审讯后未找到证据,体现其司法场景的专用性。

“簿对”是古代司法术语,强调通过文书记录进行审问或对质,常见于史书对官员案件的记载。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但可通过“对簿公堂”等成语理解其含义。

别人正在浏览...

阿罗汉摆钩倍百徧诫补过拾遗不眠之夜不配尘床逞捷酲困储供槌胸蹋地淡妆浓抹搭腰敦方恩旧风驰雨骤风形规锢桧樾虾蟆柝寒往暑来何取荒惑汇茅慧听晈察嘉悦解嘲积贿济良所谨详倦惮獧巧居东颏颐亏除亮荩列疏庐舍瞑菜旁收前母亲告人庶睒瞲省啬什一之利戍卒缌麻丧锁扃苏维埃腾颊桐华躗言免袒文绣院伍浓衔负闲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