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飞蝗的意思、飞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飞蝗的解释

蝗虫。身体灰褐色、黄褐色或绿色。常成群飞翔,吃禾本科农作物,大面积出现飞蝗,会造成严重的灾害。《三国志·吴志·赵达传》:“﹝ 赵达 ﹞治九宫一算之术,究其微旨,是以能应机立成,对问若神,至计飞蝗,射隐伏,无不中效。”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飞蝗(fēi huáng)是汉语中对蝗虫中具有迁徙特性的一类昆虫的统称,特指能成群远距离迁飞的蝗虫种类。其详细释义可从以下角度阐释:

一、词典释义

  1. 基本定义

    指具有群居迁飞习性的蝗虫,属直翅目蝗科昆虫。其显著特征为在种群密度高时形成大规模群体,并能随风进行长距离迁徙,对农作物造成毁灭性灾害。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2. 生物学特征

    飞蝗的体形通常较大,成虫体长40-60毫米,体色以黄褐色为主,后足发达善跳跃,前翅坚韧、后翅膜质透明,具备持续飞行能力。其幼虫(蝗蝻)经历5次蜕皮后羽化为成虫。

    来源:《辞海》(第七版),上海辞书出版社

二、文化与社会影响

  1. 历史灾害象征

    中国古代文献常将飞蝗与旱灾并称"蝗旱",视为农业社会的重大自然灾害。如《诗经·大雅》中"去其螟螣,及其蟊贼"的"螣"即指飞蝗,反映其危害之久远。

    来源:《中国昆虫学史》,科学出版社

  2. 防治演变

    从唐代"挖沟埋蝗"到现代生物防治(如绿僵菌、微孢子虫技术),飞蝗防治体现科技发展。中国建立的蝗灾遥感监测系统,已实现灾情预警数字化管理。

    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官网

三、现代认知延伸

飞蝗的群聚行为受神经递质[血清素]调控,这一发现为种群爆发机制研究提供新方向(《自然》期刊,2009年)。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2020年东非蝗灾中蝗群日移动距离可达150公里,单群覆盖面积超2400平方公里。


注:因词典类内容无直接可引用的在线权威链接,来源标注以纸质权威辞书及研究机构为准。生物学数据参考国际学术期刊及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公开报告。

网络扩展解释

“飞蝗”是蝗虫的一种,具有群居迁徙特性,常对农作物造成严重灾害。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定义与基本特征

飞蝗属于直翅目蝗科昆虫,学名为 Locustinae,俗名蚂蚱、蝗虫。其体色多为灰褐、黄褐或绿色,体长约4-5厘米,后肢发达,翅膀细长,可长时间飞行。它们以禾本科植物为食,成群活动时能迅速扩散,形成蝗灾。

二、科学分类与亚种

全球已知飞蝗有9个亚种,中国分布3种:

  1. 东亚飞蝗:危害最大,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
  2. 亚洲飞蝗: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
  3. 西藏飞蝗:适应高海拔地区。

三、生态影响及危害

四、文化中的比喻意义

成语“飞蝗”常被引申为形容数量庞大、迅速蔓延的负面事物,如社会问题或灾害的扩散。文学作品中也用“飞蝗石”等描述密集攻击(例如《水浒传》中张清的暗器)。


如需更完整的生物学特性或防治方法,可参考权威百科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艾帐饱谙世故报告襃朔崩陷避贤愊亿唱机尘梦虫化存守蛋鸡涤滥禘乐恫疑虚猲番银反右派斗争返嘴赋敛歌场寡酒寡虞滚算还射翰苑黑地里滑习噭音迳廷拘板局守看不过康裕老东西老师父履系嫫姆摩天楼南乡子闹了归齐陪祀谦冲清凌凌日新月盛辱抹上下同欲説口嘴死背桃花饭韬眚投词图谋不轨吐吸威风祥麟问柳评花斡准香纨献囚新兵